摘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是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该多多和学生们互动和交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就可以体验到课堂的乐趣,充分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基于此,本文从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互动、促进互动的有效性这两个方面讨论了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该如何和学生们互动、交流,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课堂;师生互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们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实际运用和实践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和素养,为学生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需要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还处于懵懂阶段,对于知识的储备和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难以充分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积极引导和互动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
一、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互动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内容上的教学,应该突破固定的知识思维,培养逻辑创新的思维能力。日常生活是和学生、老师都联系很紧密的。俗话说:一切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师生的互动交流在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们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们进一步深化数学内容的时候,也就培养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动的时候,应该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案,学生们就会深刻明白生活和数学的真谛,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更加通俗易懂。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们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首先可以先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其次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最近学校给我们四年级的小朋友定了新校服,我们可以知道学校购买的春装校服每件上衣需要30元,每条裤子25元,那么如果你们4套校服需要多少钱呢?在学生们思考和解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引导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通过学生们各自组队,一个学生作为买校服的人,一个学生作为卖校服的老师,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们展开对话。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之下,学生们也发现了不同的买卖方法。方法一:(30+25)*4=55*4=220(元)。方法二:30*4+25*4=120+100=220(元)。通过这样的师生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性
师生的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和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旨在不断优化和改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形式,不能让教师只是死板地对学生们进行提问,这样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也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让每个学生们把教师当作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旨在学生们充分了解到这二者的特点和区别所在。学生们在之前的知识基础之上,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让每个学生们充分了解这两者的计算和特征。当教师给学生们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者的本质区别之后,应该为每个学生们创造一个表现自身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给学生们一个发挥的舞台和空间。在提问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提问模式,这样每个学生们都有机会回答,也能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计算。同时,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模型,并且组织学生们进行自由的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推导得知这二者体积的由来。首先,学生们先用1cm2的正方形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形体积和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总结出长方形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充分和每个学生们互动,加深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渗透,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对学生们在思维和能力上的培养是很大的。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和改革数学教学方案,学生们可以自己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做到真正的“有所学,学有所用,用有所得”,成就学生们更优秀的未来。因此,教师也要格外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性和积极性,学生们能够在沟通交流中突破自我的思维观念,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俊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吉林教育:综合 .2 (2017):88.Print.
【2】庄晓燕.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更有效.成才之路 .33 (2012):30.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