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吴秋玲
[导读] 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摘要:小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都起着奠基作用,因此,教育者都开始重视小学生的发展。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好奇,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同时模仿能力也很强,最喜欢学习别人的行为,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在小学的教育中,应当加强小学生德育方面的知识,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三观,让他们从小就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生有了良好的德育品质,那么小学生在学习或是日常生活中,他的行为都是规范的,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对于德育工作,教育者们并不是很重视。本文主要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对其他教育者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问题;措施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关注到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渐渐的发现,由于经济发展过于迅猛,出现了很多不良因素,其中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变得多了起来。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小学生了,有的小学生变得脏话连篇;有的小学生不好好学习,反而想当小头领,去混生活等等。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是不成熟的,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风气,他们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小学生很容易学习的一些不好的品质。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教育者就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教育,学校要坚持落实好德育教育,积极的改进德育工作,转变自己的德育教育思路,要培养出爱国、品德高尚、三观积极向上的小学生。
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主要就是让他们上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上这门课的老师们一般都是同时兼任其他科目的教学,这就导致上四想品德课的教师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德育课上的效果如何,同时由于教师担任的课程较多,那么精力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了,中国是应试教育,对于学科的成绩很是看重,这就导致教师有一个偏向,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科目上,对于德育就会更加的松懈了。很多学校都只是将德育课作为一门副课,并没有关注到它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就是为了应付上面的要求。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都是照本宣科,缺乏生动性,小学生都不是很感兴趣,而有些德育活动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但是往往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行动率不高。
(二)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
        德育的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小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到德育上面的积极意义。要知道,德育是需要慢慢积淀的,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展德育,如果光是大肆的强调德育的一些概念,那么起到的作用很是渺小,而且更多的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实际上却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不起任何作用。在德育的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根据课本上来的,并没有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小学生对德育的了解还在一个片面的阶段,没有形成这个意识,也没有产生内心的共鸣,对小学生的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三)思想品德教育评价不合理
        教师上四想品德课的时候,应当经常的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其他的小朋友也开始互相学习。要知道,小学生都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喜欢被别人肯定,因此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教师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没办法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例如,在班级上出现的好人好事,在记录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的学生姓名,只是有哪些行为,是捡到了东西又或是修了课桌,帮同学干活了等,在班级外的好人好事也是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学生都知道自己捡到的东西是谁的,还是交给老师,就是为了教师的夸奖,这根本就与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不符,给德育教育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大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视
        学校应当加大对小学生德育的关注,要避免出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的现象,同时学习最好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要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要做好表率工作,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小学生做一个良好的德育榜样,让小学生也有个好的学习标准。家长也要努力配合,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家庭教育也占有了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家长也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规范,要做文明、开明的父母,要适当的增加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减少对小学生成绩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改善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息,让小学生都有德育的意识。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的评价。例如,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等,也可以直接在班级上讨论,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进行鼓励,高年级的则是指出优缺点,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个良好的人生观。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让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确的,那么就会经常的做下去,而其他的同学看见他被教师鼓励、赞扬了,就会争相的效仿,从而带动了班级德育的动力。
(三) 做好班级集体德育工作,营造好的氛围
        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经常在的环境除了家里,就是班级了。如果班级的氛围脏、乱、差,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环境。如果学生们都在一个极具吸引力、凝聚力极强的华景中,每个学生互相影响,就会形成一种压力,例如,有懒学生在勤学上进的班集体中,就产生压力,别的同学都在努力,自己却在偷懒,会产生不好意思的心理,从而自己也开始努力;那么在一个友爱互助的环境下,自私的学生就会格格不入,为了融入集体,会改变自己的德育观念。可想而知,班集体氛围是多么的重要。
        
四、小结
        综上所述,德育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而德育建设的最佳时间段就是小学生时期。但是德育建设的工作还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工作难度大、德育知识和小学生生活相分离、德育的评价机制不理想等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德育建设的效果。德育建设不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就可以了,要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它,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让小学生接受。因此,德育工作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教育者们要继续努力,要始终坚持培养品德优良、积极向上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仁真古.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 2010(9):225-225.
[2]刘雪霜.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文信息, 2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