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自然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科学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观察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小学自然教学中需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使他们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来获得一定的信息和材料,从而了解自然,收获知识。本文对小学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自然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自然;观察能力;培养方法
一、通过图片呈现观察对象
当前所用的小学自然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彩色插图,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教师在自然教学中,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使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主动地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实现观察能力的提升。除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挂图、多媒体等方式来引入一些课外的图画资源,对教材内容形成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同时带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图画上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1]。
例如在教学“卵生的动物”一课时,许多学生对于青蛙的成长过程十分感兴趣,但教材上没有给出相应的图片,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连环画的方式呈现出卵变成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过程,指导学生对图画内容进行观察,让他们直观、快速地了解到青蛙的成长变化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以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相比于理论讲授的方式更具优势,教师要将其积极地融入到自然课堂中去,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
观察是学生了解自然知识的基础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观察到这些物体最真实的状态,近距离地与自然事物进行接触。小学生在观察实物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外部特征,而看不到其中隐藏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观察过程的指导,让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对实物进行观察[2]。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种子”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些植物的种子,如蚕豆、西瓜、葡萄、花生、豌豆等等,在上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这些分别是什么植物的种子。然后,带领学生对某一类种子的构造进行观察,以蚕豆为例,指导学生先观察蚕豆的种皮,分析其特点和作用,接着观察蚕豆种子的子叶、胚芽、胚根等,可选择几名学生走上讲台,凭自己的记忆来画种子的结构,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将种子和成熟的植物进行比较观察,探讨其成长过程,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3]。
三、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自然现象
在自然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形成感性的认知,并从中提炼、总结相关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深入理解自然知识并掌握其应用的方法[4]。
同时,实验活动还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自然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身边的力》一课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是一个难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小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大气压力这一知识点。对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来动手操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掌握知识。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塑料挂钩,让学生用力按在光滑的墙壁或者黑板上,结果学生发现挂钩牢牢地固定住了。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挂钩不会掉下来呢?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把挂钩按在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上,看一看挂钩是否还能固定住。在做完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让学生了解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四、走出教室进行课外观察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家长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他们去野外游玩,为学生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并让他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来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比如春天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公园观察不同的花朵,秋天可以到田野、乡村观察各种植物的落叶、果实等[5]。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往往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与疑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的精神,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答案。
学校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观察活动,比如组织集体春游,到动植物园进行游玩,或者参观科技馆等,学校的支持能够确保课外观察活动的顺利开展,一些教师、家长无法自主开展的大型课外观察活动,也能够在学校的支持下得以实现。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课外观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事物的意识,善于在生活当中思考和探索,可定期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得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观察的动力,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观察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结合图片、实物等多种材料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素材,并通过实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要积极组织课外观察活动,通过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丹. 小学自然课程教学中学习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陈杰.小学自然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林区教学,2006(06):74.
[3]刘武.怎样在小学自然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2):40.
[4]李俊玲. 在小学自然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 .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3:883.
[5]邵秀良.小学自然课中实验教学的策略[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2002(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