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蓬莱市委党校 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苹果产业是蓬莱市农业各产业中规模最大、品牌价值最高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苹果矮化密植、果园生草、微灌、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激发了苹果产业振兴的活力,助推苹果迈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凸显苹果产业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支柱作用,坚定走全面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目标。
关键词:产业振兴;蓬莱苹果;高质量发展
蓬莱是北方最大的果品生产与贮藏基地之一,多年来苹果产业一直是蓬莱的传统产业,现已形成以苹果产业为首的四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2019年蓬莱市苹果产业种植面积34.3万亩,面积占烟台市第二位,占蓬莱市12.14%。苹果产业总产值62亿元,年出口果品16万吨,出口创汇约2.3亿美元,作为传统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来自苹果。
一、蓬莱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1)品种单一急提升,老劣果园改造难。苹果树树龄老化是蓬莱市苹果产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苹果产业的发展。据调查,苹果树树龄超过25年的,已超过 20%,这些果树大多品种老,产量低,品质差,所以大规模的改造更新已迫在眉睫。再者,果农年龄偏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高,且担心果树更新后前几年没有收益,这也加大了果树更新改造的难度。
(2)土壤肥力下降,果品口感品质差。近几年烟台苹果、蓬莱苹果的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普遍在13% - 14%,与中国西部产区的“冰糖心”苹果可溶性固形物 16% 以上相比,糖度和风味相差较大,导致很多消费者认为蓬莱苹果外表好看但不甜,口味淡。源于过度追求苹果大小和产量,连年大量使用化肥,大量使用除草剂,使得有机肥用量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果树根系生长环境恶化,生产能力低,使得苹果产量降低、质量下降。虽然近几年也有对土壤改良加以重视,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缓慢,无法满足果树对有机质的要求。
(3)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品牌低端化。现阶段,蓬莱当地出产的绝大多数苹果都是以鲜食为主,只有残次产品才用于深加工。所以,多数水果产品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另外,外地苹果品牌竞争趋势加大、高端品质苹果品种叠出,蓬莱本地没有跟进品牌,未形成明显的品牌效应。
(4)生产成本高,管理模式不规范。果园管理以精细化人工作业为主,用工量大。土地零散,不利于集约化生产,机械化程度极低,间接提高了生产成本,农民抗风险能力弱;主栽的富士品种抗病性差,不套袋表光不好,需要套袋栽培。人工疏果、套袋、摘袋等操作成本难以降低;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投入量大,苹果生产成本每千克2.4-3元,居高不下。管理模式不规范、流程不统一。虽然有苹果合作社,但部分只是单纯完成了注册,并未产生实际作用。实际运行中,存在合作社章程、各类协议虚设,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资金运作等不规范等问题。
(5)先进技术渗透不足,“互联网+”应用不强。目前蓬莱“互联网+苹果”总体水平较低,智能化、产业化、链条化水平不足,影响了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电商规模化不足,集群效应不强。目前虽然蓬莱多数的果商尝试开设网店,但只是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补充。电商销售虽然热度很高,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商家还是通过B2C和C2C模式进行销售,这种模式销量有限,对比传统的批发销售模式,电商的作用微乎其微。电商第三方支付方式可能会延缓商家资金回笼,很多商家并不适应电商的运营模式。
(6)果农老龄化,“农二代”缺失。农村老龄化普遍,青壮年务农人群逐年减少;农户文化水平偏低,对先进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接受能力差;种植观念落后,主动开发产品营销市场和营销模式的意识不强。
二、蓬莱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1)大力推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加快老劣果园更新改造。按照“三改三减”(改品种、改树体、改土壤;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技术规程,对适龄郁闭果园进行现代化改造。重点推广矮砧大苗建园、宽行密株、设立支架、起垄覆盖、行间生草、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防控等措施,进行适度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实现节水、节肥、省人工的现代果园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便于更新,保证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2)推进蓬莱苹果科研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市县镇三级示范园体系。加强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发挥科技孵化功能,引进苹果科研企业、院所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蓬莱农业高新技术培育中心。鼓励和引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开展示范园建设,流传土地、降低成本、集约发展,成方连片打造县镇三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3)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提质升级全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有实力公司来蓬投资建设高端精深加工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苹果精深加工比例,推进产业与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发挥好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相关供应渠道,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专业机构代账服务等模式。
(4)夯实“互联网+”技术支撑,搭建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组建山东(蓬莱)苹果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运营有限公司,建成集苹果生产、仓储、销售、加工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可视化语言。加强与蓬莱市苹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联系,实行网格化管理,与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开展助农合作,形成点面结合的展示营销新格局。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电子合格证)制度,实现生产主体从产地环境、田间管理、采收存储到包装销售的全过程监管,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5)广泛开展品牌推介活动,加强蓬莱产区宣传。对接申请地理标识,向品牌建设迈进;组织百果园等大型销售渠道商,把蓬莱苹果推向全国;在全国选择一线、二线城市大型连锁超市,集中开展一次苹果推介活动。结合蓬莱旅游,制作蓬莱苹果产业宣传片,讲好“烟台苹果•蓬莱产区”故事;组织高校和设计公司开展文化创意大赛,广泛征集蓬莱苹果宣传广告、标语、LOGO和模型雕塑,丰富宣传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