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东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在本次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分析内容为依据,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优化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面临着丰富的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用材料,是企业的重点优化技术,通过优化施工技术来达到提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1、混凝土施工浇筑
混凝土施工浇筑就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开始正式的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前,要做好前期的检查准备工作,在检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进行钢筋和模板检查的同时要做好尺寸检查,确保模板的尺寸在规定的施工范围内。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后期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一边拿会根据模板需求或者钢筋的配比选择合理的浇筑方式。例如在平面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常用的浇筑方式是整体浇筑法;在墙体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在浇筑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分层浇筑法。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接缝和接头的问题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以实际的施工需求为依据进行方法调整,从而为混凝土建筑的整体性提供基础保障。
2、混凝土施工振捣
混凝土振捣,应依据振捣棒的长度和振动作用有效半径,有次序地分层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一般可在40cm左右。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同时还需要开展振捣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将振捣和浇筑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让相关技术成为混凝土构件的基本质量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振捣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让混凝土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均匀分布,而且可以使混凝土混合料子中多余的空气被及时排除,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过细化振捣之后的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模板中进行混凝土填充,避免在振捣排气后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的现象。
3、混凝土施工养护
在施工过程中养护流程的工作效率与后期混凝土建筑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养护过程中的时间、方式都是养护工作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现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养护方法是洒水养护,这样的养护方法在保障混凝土湿润度的同时可以降低在凝固过程中的内外温差,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裂缝现象的出现。养护时间作为对养护效果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在养护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配比和需求来进行养护时间的选择,避免因为养护时间控制不当而产生开裂等不良现象。
4、混凝土施工环境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浇筑、振捣和养护作为基础的施工技术在优化过程中被重视之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在施工前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会进行施工环境考察数据来进行具体施工方案的制定,但是气候的变化也是导致施工现场与施工方案出现矛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场地的环境、气候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施工环境来进行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的选择。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为了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一般要通过配比改善来优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设的现状
1、蜂窝麻面现象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通过适当的振捣来进行内部空气的排除。蜂窝麻面现象就是在振捣过程中没有将混凝土内部的空气进行排除或者在振捣过程中的施工操作不到位导致的[1]。蜂窝麻面现象不仅是混凝土表面现象严重缺损的具体体现,而且会对建筑外部的施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蜂窝麻面的具体体现是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凹坑,因为其实际的形状与蜂窝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施工人员将其称之为“蜂窝麻面”(如图1所示)。蜂窝麻面在现阶段施工过程中主要导致的问题是美观问题,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钢筋暴露现象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后期建筑的坚固,施工人员一般会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钢筋配量的计算,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荷载能力和抗拉力能力,是整个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保障和强度保障。钢筋暴露现象是在施工完毕后出现钢筋外露,这样的现象不仅对建筑的安全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企业形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png)
图1 混凝土蜂窝麻面
3、混凝土开裂现象
混凝土开裂现象是在施工结束后或者使用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混凝土开裂,其与施工技术、材料质量和后期养护有着直接联系。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一般为:温度变化和高强度压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式不当;混凝土的材料没有达到只用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同时根据问题想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管理模式或者而提升技术考核等措施来提升混凝土的质量。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1、优化资源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源管理的合理性与后期的建筑质量有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资源管理主要是职工材料的管理。与砖石等基础建筑材料相比较,混凝土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使用需求的差异和施工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配比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明确相关要求后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资源管理中要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对于沙子、石头、水泥的选择要以实际需求为依据,避免因为原材料管理不当而导致后期的建筑质量问题。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不仅包括材料质量的管理,还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和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科学及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的基础保障。企业在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过程中要认识到健全制度的重要性,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来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材料管理,优质的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前提,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可以通过将施工人员的施工绩效和施工质量相结合来提升施工质量。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对后期的构件质量和整体的建筑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混凝土配比管理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管理对于后期建筑的质量也有直接影响,混乱的施工现场不仅会影响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而且会增加材料的浪费。
结束语
混凝土作物重要的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管理模式优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优化。
参考文献
[1]邹晓东.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究实践[J].智能城市,2019,5(2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