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官道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摘要:扶贫档案记录了精准扶贫的整个进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真实历史记录。它体现了党心系困难群众和以民为本的工作作风,能为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推动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化,发挥扶贫档案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作用十分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村级扶贫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扶贫;档案建设;实践与思考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精准扶贫开发成为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方针战略。精准扶贫档案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真实记录扶贫的工作成果,客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辉历程,意义重大。村级扶贫档案是指在村级扶贫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真实记录,作为落实扶贫政策的最后一环,村级扶贫档案是精准扶贫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规范村级扶贫档案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但国家、省市档案文件政策出台不久,相关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在实际执行中许多环节也处在摸索阶段。笔者借帮扶省级重点贫困村之机,对村级扶贫档案建设情况作了一点调查和思考。
1村级扶贫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村级扶贫档案是寻求脱贫工作最佳实施方案的重要参照手段
在整体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大量扶贫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手资料以文字、图表、照片、影像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详细记录了帮扶对象在阶段时间内的生产与生活变化。这些直观展现了扶贫攻坚战中贫困户风貌改变的真实记录在经过科学管理后加以利用,成为见证扶贫工作中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据。通过综合比对受助人员在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前后的经济状况差异,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扶贫战略,采取精确切实的措施,适应当地情况,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1.2监督扶贫工作、体现扶贫成果的有效手段
完整的扶贫档案应该内容翔尽规范,动态管理,保存扶贫过程中的各种票据、凭证、文件等,记录每一笔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使用等情况,既可以规范扶贫资金的使用,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行为,也可以通过档案追溯贫困户认定是否准确、扶贫措施是否合理、贫困户退出是否及时等,实现阳光扶贫。扶贫档案记录了精准扶贫工作过程,客观反映了扶贫工作的实效。扶贫档案会保存扶贫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字、图片以及影像资料,这些资料客观记录了扶贫前后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是扶贫工作成效最好的佐证。
2村级扶贫档案工作中的问题
2.1机制不完善,重视不够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扶贫工作需要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扶贫部门统筹协调,但各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鲜有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参加;扶贫档案工作应该纳入扶贫工作的整体部署,同步实施,但实际情况是扶贫档案工作在各类扶贫政策中属于从属部分,档案的规范要求未充分体现在扶贫政策里,扶贫项目或工程只有在考核监督时才提到需要充足的档案材料支撑,所以出现了“轻建设、重考核”的档案管理倾向
2.2档案硬件基础条件差,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扶贫档案多为基层单位保管。而在一些地区,基层单位资金、办公室紧张,档案室同时要保管人事、财政、环保、扶贫等多方面档案,且软件、硬件多年未升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有些村扶贫档案没有固定的存放地点,有的虽有,但防火、防盗、防鼠、防霉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扶贫档案的安全。
2.3部分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档案收集不完整
精准扶贫工作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方面的参考价值不容小觑。目前,精准扶贫档案建设中材料收集不全现象比较普遍,虽有相关的档案管理办法出台,但在执行力度上依旧有所欠缺。
贫困户经济状况、居住条件、致贫原因等材料不能及时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地区民众关于帮扶对象认定、群众代表表决等环节往往在精准扶贫档案中缺乏丰富详实的材料体现;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在研读与落实扶贫政策、制定与施行扶贫措施等方面相关记载在档案中印证材料较少。大量精准扶贫工作中产生的材料无法收集完备,以致精准扶贫档案大多存在着不齐全、不完整现象,对档案本身的利用与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均带来了一定阻力。
3村级扶贫档案建设的实践路径
3.1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扎实做好档案收集归档
距离全面脱贫还有一年时间,精准扶贫档案的好坏,直接影响脱贫工作的成效。应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明确扶贫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明晰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保管要求、验收移交和责任追究等方法和要求,统一归档方法、装具样式,并制作规范模板供参考。确保扶贫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注重收集贫困户致贫原因、收入情况、产业发展、帮扶人员、住房情况、帮扶措施、帮扶进度等信息,做到一户一档、户户有档,防止弄虚作假、消极应付,确保扶贫档案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处理好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的关系,档案工作要服务好精准扶贫,绝不能帮倒忙。
3.2加快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逐步完善的贫困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因此,各级扶贫管理部门可将精准扶贫档案的实体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在保证档案实体工作平稳推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为帮扶地区配备大容量电脑、高速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是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必备要素。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具,各个帮扶地区的档案管理人员可积极探索并完成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工作,为实现精准扶贫档案的科学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3.3完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制度
档案部门是档案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联系扶贫部门,把扶贫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基本工作要求和措施融入到扶贫政策中,避免游离在扶贫工作之外,单独存在;日常工作中重心下移,深入了解基层所需,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档案意识;开展档案工作扶贫项目,在经费或者办公资源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3.4处理好扶贫档案与村级档案的关系
为了规范村级档案管理,2017年11月,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发布《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以及归档范围,涉及文书类、基建项目类、设施设备类、会计类、照片类等130多项。基于农村的现有条件,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存档内容可以作为村级档案建设的模版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不矛盾,扶贫档案建设得好也有助于培养村委全面建设村级档案的意识。
结束语
档案具有记录文明,传承文化的属性。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各类文字、图表、声像等档案素材均是记录整个扶贫工作全过程有效载体,它们严谨、真实地呈现了贫困地区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同时,建立起与之相应的一系列完备、规范的精准扶贫档案,不仅是对当前扶贫工作中的施行措施与实际经验进行了严肃、客观的记录,也为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档案来源。
参考文献
[1]谭小兵.加强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档案时空,2019(04):42-43.
[2]王利.精准扶贫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9(06):151-152.
[3]于菲菲.江苏S县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杨继英.扶贫档案如何实现精准化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3):229.
[5]王琳霖.村级档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