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下行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要想在行业内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走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之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助推力,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行业已经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在如今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跟不上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管理效率明显跟不上生产的进度,不仅影响了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成本、不利于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控制,而且管理成本也非常之高,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就建筑行业在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思维和举措展开讨论,首先说明创新管理的现实意义,在揭露现阶段工程管理中的实质问题之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创新管理办法,希望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新管理措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对于行业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积极进行创新,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近年来,各种先进技术相继出现,建筑工程行业在创新上也不遗余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都被引入施工中,有效提升了行业的生产力。但是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固步自封的情况,创新力度明显不足,给工程项目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在开展施工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在传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把与时俱进的理念导入其中,提升施工管理的效果。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重要性
新时代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沿用以往的管理方式将无法适应现代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因此工程管理人员需采取科学合理且精益化的手段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正确认识到施工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平稳进行。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思维老旧,组织结构不太完善
当前,许多企业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的滞后。部分企业在管理思想上、管理办法上和管理效率上存在较多问题。由于管理思想的落后,导致管理方式缺乏现代化,进而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许多建设单位管理结构相对不够完善,造成了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目前,许多单位还没有成立单独的质量监管部门,通常是由其他部门监管,职责分配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之后无法追究责任,各部门互相推卸责任,这就造成无法保证工程质量,不利于工程进度的推进和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进而会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降低。
2.2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不到位
目前,工程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到位,这就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主要表现在工程设计的技术规范上和工程图纸的设计上,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核查比对,就无法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不会导致施工周期的延误,也不能保证施工的效率,更无法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与此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没有进行监督,一些工程的质量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部分环节的不合格会导致整体施工质量的完成。一旦工程彻底完成,这种局部的环节会影响整体的工程交接,而此时进行改进难度会大大增加,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在工程的竣工阶段,对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进行考察,在安全和功能上也不进行排查,极容易出现施工误差安全隐患问题。
3创新管理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应用
3.1完善施工质量和造价成本的控制
完善质量控制,首先要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从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严格控制。项目的施工计划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前提,施工图纸设计及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经济能力审核,技术力量评估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有后期的顺利施工而言,质量建设才有可行性。另外在实施阶段,做好施工环节的把控,包括设备、人员的状态、施工进度、安全、动态成本的把控等等。建筑工程施工存在阶段性、季节性特征,施工组织、资源调配是否合理是影响造价成本的一个大的管理因素,尤其是对人工和设备的合理调配,还有就是材料的计算。BIM技术,不仅在图纸设计上有很好的表现,其在动态成本控制、造价预算、进度管理上同样具有强大的功能,应该加强其在工程施工管理的中的推广运用。
3.2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模式会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企业要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对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达到提升工程管理效果的目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把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引入自己的工程项目中,提升项目的品质。同时,管理人员可以与其他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其他管理人员先进的管理方式,但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而要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他人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提升管理的效果,比如,可以把BIM技术引入施工管理中,利用BIM技术的模拟成像功能,提升管理工作的效果,减少施工管理中的失误,从而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3.3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若想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各方面情况,合理安排好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督促后续施工严格落实。例如,在对某房屋项目进行施工时,相关单位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各个环节上作出了科学的安排,在各区域都进行了有效规划,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体系,使得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降低,达到了预期的管理效果。除此以外,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还应严格管控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确保其与施工计划相符合,适当加强对于施工安全管控的力度,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失误意外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人员需在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制定施工计划,并严格落实的同时,记录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施工问题,总结经验。另外,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则应立即向有关部门进行上报,并敦促其进行及时解决,并且管理人员还应对事故的成因进行仔细分析,同时做好防控措施,以免在后续施工反复出现。
3.4迎合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管理观念,创新施工团队
施工项目管理主要以组织、控制和管理为主。工程施工管理的本质,说到底还是人管人的艺术。我们首先要让每一个环节的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出现问题不能相互推诿,明确职责后就能各司其职,干好本职工作。员工的责任观念树立以后,还要树立安全观念,成本观念和服务意识。有了好的思想,才能有好的行为。现目前的施工队伍,基本还是以农民工为主,基础文化底子簿,而且流动性大,缺少专业性人才。因此,一定要加强团队的创新,进一步搞好专业技能培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加强稳定性,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施工建设团队。
结语
总而言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管理时,应与当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落实,同时加大施工管理力度,控制好施工进度,另外企业还需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为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候海龙.项目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综合运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68.
[2]张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措施探讨[J].居舍,2019(23):154.
[3]崔建芬.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