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项目的成本管控还应该不断提高对造价预结算的管理和实施质量,比如,采取工程量考核、施工环节把控等,以便有效增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质量。在建筑施工期间成本管控的内容有很多,在实际操作中应提高对施工环节的把控力度,加强整体性审核,由此来改善成本管理现状。
关键词:预结算;成本管理;工程造价
0引言
所谓工程造价即在工程建设期间从筹备到施工再到竣工期间所消耗的费用总和,这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尤为关键,所以想要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合理的造价管控尤为重要。在建筑工程造价管控当中,成本管理与预结算管控最为关键,不仅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同时还是衡量建筑企业整体水平的关键。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
1.1加强造价预结算,控制施工成本
在建筑施工期间,提高对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力度,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所以施工单位在设计期间需提前做好造价预结算编制工作,且对施工期间的所有成本消耗进行全面审核。首先,在进行图纸设计期间,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规范标准,对建筑施工包含的所有工作量都要严加审核,并在设计图当中表面工程施工将会耗费的直接或者间接费用;其次,在核算清楚所有费用之后,则需要编制造价预算表,需综合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估算出工程整体造价,然后再根据估算结果分配资金[1]。
1.2有效提高了的监督力度
提高对工程预结算工作的管理力度,才可有效增强建筑施工各阶段的报表数据信息趋于科学化与准确性。实施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可以有效推动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并且,推广实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体制能够很好地提高建筑施工成本监管效率。通过提高监管力度能够促使资金投入的恰当化与协调性,并且综合具体现状结合工程承包报价进行合理调整,进而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很好地节约了资源。提高对建筑施工的造价预结算能够有效增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科学设计建筑工程预算体制,针对建筑施工期间涉及到的所有费用进行分析,综合具体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合理调整与规划,最终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在积极完善预算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推动了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角度,且通过结算体制找出工程建设当中可能产生的资金问题,并对此作出有效策略。
1.3增强资金的合理性
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力度,将预算工作看作是工程建设的起点,并综合考虑审核工程量、工程费用等内容。通过认真落实各项审核工作,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有效把控,确保了工程建设期间施工支出的减少,降低了成本投入量,提高了工程投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控期间,应深入了解施工图纸内的内容,对其中涉及到的费用进行仔细核算。以施工图纸为标准开展规范设计,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需跟进国家规范标准对建筑项目内容进行核算,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最终得到准确的预算结果,提高成本把控的合理性[2]。
2.协调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关系的策略
2.1完善管理体制
要想准确落实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增强成本管理质量,就一定要积极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提高对预结算工程的重视,加强审核力度。但这需要完善处罚与检查体制,保证成本管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创建监督工作小组,综合建筑项目管理的具体情况,认真作好全过程的动态管控,保证建筑工程成本管控与预结算审核工作高效进行。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推动建筑单位的更好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必须保证奖罚机制与管理体制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提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成本,确保建筑工程的效益。
另外,还需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体制,一定要综合企业具体现状,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自身的优势,确保体制实施的科学性,有利于建筑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2.2实施高效的成本管控工作
在建筑项目建设期间,工作人员需综合项目的具体现状,合理安排成本管控工作。首先,要科学把控材料成本,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针对混凝土、钢筋等不可控材料来说,工作人员可采取定额计算的策略来计算消耗量,所以在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一般选择定额指标控制法,工作人员结合工程进度合理发放材料,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针对建筑施工当中的机械使用成本也要合理把控[3]。施工机械成本涉及到的内容包含:台班单价及其消耗量,且在控制期间明确租赁机械与自由机械,前者成本消耗主要由租赁费构成,而后者则包含人工费、折旧费、场外运费以及修理费等。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人员控制机械成本的方法为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要配置相应的机械维修与养护人员,以防因为人为操作导致机械故障,进而最大程度地延长使用时间。并且在实际的控制当中还需要添加相应的经济措施,合理设计奖罚体制,有效增强机上与生产人员间的协调性与配合度,从而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价值。
2.3创建造价预结算责任体制
工程造价预结算责任体制是提高施工成本管理有效性以及造价预结算科学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筑单位应该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合理设计造价预结算体制,需要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内容落实各项工作,进而有效推动施工成本管理与造价预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某一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之前,召集工作人员开展动员大会,在会上明确造价预结算体制的内容,通过实施“风险抵押”以及“集体承包”的管理方式,需要财务人员、监督人员、工作人员、工程造价师以及设计人员等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在施工期间严禁推卸责任,针对以权谋私的情况,只要发现,一定给予严肃处理,所有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还很好地控制了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造价预结算体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4积极培养优秀人才
因为建筑工程的造价人员需对建筑施工的投资成本进行预算评估,因此,在深入了解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工序流程以及施工环节的前提下,便可促使建筑施工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趋于合理化。并且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及预算人员能否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施工工艺、了解施工规范等都非常关键。要想真正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单位就一定要增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建一支优秀的施工队伍。首先,建筑单位应在施工人员当中选取积极向上、热爱工作的人员,之后再结合个人意愿安排其学习培训,以便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而且还需要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熟悉预结算的规定;其次,要配置优秀的造价预结算工作人员,以防出现资金滥用的情况,进而导致谎报虚报等工程预算。另外,还需不断增强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合理制定造价预结算管理体制,增强建筑项目造价预结算工作的透明度。总体来看,通过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优化预结算管理质量,有效控制造价成本,提高建筑单位的社会与经济效益[4]。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及造价预结算都属于建筑项目的重点关注,科学开展预结算以及成本管控,能够有效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要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需积极创建完善的预结算责任体系、提高成本管控力度,进而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旭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剖析[J].建材与装饰,2018(44):133-134.
[2]王芷淳.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江西建材,2018(03):198-201.
[3]郭显学.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18(14):140-141.
[4]万可.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19(21):169-170.作者简介:杨杰,男,(1991-),助理工程师,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