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黄海芬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7期   作者:黄海芬
[导读] 本文对通过阐述现有主要结构检测技术,对我国建筑检测工作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旨给日后研究提供一些发展方向方面的意见。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无论是对个体、国家经济,还是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及时进行审核、检验。本文对通过阐述现有主要结构检测技术,对我国建筑检测工作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分析,旨给日后研究提供一些发展方向方面的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探讨

        建筑工程是一系列建筑类施工项目的总称,包含商用(民用)住宅、办公楼、花园、景观等项目。项目施工完毕,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用途及施工标准采取相应的工程结构检验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技术性检测,分析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物理性能是否能达到有关国家使用准入标准,同时,对相关结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判定建筑物的结构和性能是否发生了变化,能不能供住户长期使用。
1 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的发展背景
        建筑物结构质量检测审查和维修工作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建筑行业繁荣发展产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基础设施发展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要求加强对城镇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力度,在此背景下,大量建筑物需要进行高质量的结构检测工作,以确保房屋、基建设施质量。
        ②自然灾害影响: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破坏房屋结构,如何有效应对其威胁也是建筑检测技术与时俱进的一个基础要素。拿地震来说,为应对高强度地震和多波余震带来的生命、经济损失,现在多数建筑防裂等级达到了7级及以上。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类的检测技术也随科技信息技术发展逐步更新升级,但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相关领域专业人员不断摸索,实现新技术发展,更好保证建筑质量。
2 建筑工程结构主要检测技术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检测主要对被检测对象的强度、结构变形、结构部件尺寸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测技术分为无损和有损。以下为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常见技术类型:
2.1 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原理为:使用超声波技术时,通过超声波反射,确定建筑物内部结构损坏的位置及损害情况。一般来说,由于超声波产生的波长具有极强穿透力,灵敏度也非常高,适用范围通常为检测超厚元件以及混凝土结构内部破损情况。此技术不仅能够辅助检测人员及时全面掌握建筑物内部结构质量情况,同时,也可以准确了解损坏位置、形状大小以及材料情况等数据信息。目前,超声波检测设备设计更加轻便,使用安全性能也更高。随相关最新研究的开展,我国超声波技术应用已实现自动化,降低检测成本的同事,大大提升检测精准程度,应用领域也得到拓展。
2.2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由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而来的,同超声波技术一样,主要用于结构内部检测,通常可以诊断冲击性结构损伤、积水和裂纹问题,工作原理是根据红外电子摄像仪获取到的射频信号分析数据。利用红外辐射提高温度,使分子运动来进行红外辐射,如果检测到物体内部缺陷或破损,这些破损表面将影响热传导,这时被检测物体的表面温度将受到辐射影响,红外检测设备就可以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温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工作,得出结论。建筑工程检验常用的设备为红外热像探测器,工作效率高且不会对建筑物结构造成影响,因此目前用途广泛,发展前景较好。
2.3 路用雷达检测技术
        由于雷达技术频带宽,导电性能非常高,属于微波检测的一种,因此常应用于通信、公路、医疗等领域。用于建筑结构部分时,通常负责检测建筑地面情况,例如建筑钢筋位置、地下管线分布、建筑地质情况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射出的电磁波和接受的反射波情况,来获取被检测物状况。雷达技术由于也具高穿透力,无需直接接触到建筑物表面,但检测项目较多,并且高强度电磁波要使用一定数量雷达设备,花费成本高。


2.4 渗透探伤检测技术
        渗透探伤检测技术的使用原理是利用含有高渗透性的专门液体(荧光液体、染料等),将其涂抹于被检测物体的一定范围。经过一段时间后,液体会深入到被检测对象结构缺陷部分,当元件表面被浸润时,再利用显像剂,将附有液体部分的物体慢慢覆盖,直到缺陷部分的液体被吸出,通过设备显示界面确定破损结构情况。此技术操作流程简短,所用设备也较为简便,方便随身携带,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也能照常工作,适用性非常强。但由于其具有流动性,较小区域检测结果容易出现波动,主要适用于体积较大的破损区域,或者是检测表面缺陷问题。
2.5 回弹法检测技术
        回弹法检测技术常见于建筑工程检测,属于无损检测类型的一种。该技术以混凝土表面硬度和抗压性能间的函数关系为基础,通过弹击混凝土表面来收集相关数据,推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来。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混凝土吸收的能量与其本身强度呈负向关系,所以使用回弹仪的重锤,通过特定动能值,与接触混凝土表面的回弹棒碰撞,若锤弹距离短的话,则表明混凝土表面硬度低,其含有的能量则高。
3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由于国家信息科技方面的研究去的越来越多成果,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正在逐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操作模式更加趋向人性化,检测结果的反馈更具有实际价值。当前建筑行业检测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检测技术趋向信息化。检测技术与信息手段的紧密结合,会使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实用性得到技术性保障,检测过程更具灵敏性,检测效率也相应提升不少,无损检测的作业状态在信息手段的支持下也将变得更加稳定。当然,无损检测技术目前还不足够成熟,需要紧跟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相关企业应统一规范检测技术,使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损检测技术将在今后的施工检测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应受到企业的足够重视。
        ②检测技术相关标准更加明确。建筑行业检测技术性能的充分发挥是有一定前提基础的,检测规定细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保证技术的良好发展。未来发展规划里,将会建立房屋检测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同时也为检测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政策性保障,致力于为住户生活和工作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使用环境。
        ③检测人员更具专业性。检测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检测过程的完成度,因此,在今后发展中,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培养也是建筑检测工作发展的一个重点。鉴于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状态,未来检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将出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因此,从现阶段开始,相关建筑单位就要加强对检测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确保提升检测团队整体业务水平,更好服务于建筑工作。
4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中的检测技术对工程本身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质量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结构检查不仅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监测,而且保证了建筑物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能。这些检测方法虽然有自己明显的优势,但发展还不成熟,需要技术人员在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技术规范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探讨,提高建筑工程检测水平,以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康超,尚军伟.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4):47-48.
        [2]罗铭芬.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6):57-58.
        [3]魏建敏,张益,潘闻.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分析[J].建设科技,2015(11):110-111.
        [4]张飞龙.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风,2020(09):127.
        [5]周结稳.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0):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