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7期   作者:秦洪学 王欢
[导读] 改革开放后,机械制造业整体实力得到质的飞跃。
        摘要:改革开放后,机械制造业整体实力得到质的飞跃。新时期制造业自动化成为发展新趋势,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自动化普及率有限、制造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相关企业自动化领域创新动力不足等,直接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进度。基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未来发展时,应当推动自动化生产普及、对产业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国家对企业进行扶持挖掘企业创新潜能,以推动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普及率;创新能力
        引言: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实力,展现出国家综合国力,如我国第二艘航母的交付,该艘航母完全自主设计与生产加工,体现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能力。尽管我国制造业得到长足进步,但在自动化发展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显现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差距。为实现工业强国发展目标,制造业自动化发展需加快进度,深入分析国内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现状,基于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促进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普及率不高
        制造业自动化普及率不高,将直接影响到机械制造业发展。我国拥有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因此制造业的需求非常当,从高精尖国防机械仪器到民众生活家电,机械制造业对用户需求进行全面覆盖。而在自动化发展阶段,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自动化无法得到高效普及。如高精密电子设备仪器,已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而一些低廉产品生产加工时,仍采用人工进行生产[1]。
        由于自动化普及率不高,导致各个地区的制造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到全国制造业统筹发展。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必然取代传统人工生产模式,但技术更迭的时间必须压缩,以缩短我国与西方国家工业差距,推动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普及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自动化生产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业所需人力成本将更低、生产效率将更高,而富余劳动力可从事其他行业,以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产生更多社会经济效益。
        (二)产业集群效应不显著
        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时,涉及到的工作非常多,如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供需关系、物流成本、研发成本、企业合作等,都会对企业自动化生产造成直接影响。为很好解决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应当促进机械制造产业的集群,通过将优势资源的集中,以发挥出集群效应,释放出企业合作的市场价值。
        通过对全国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现状调研可知,部分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非常突出,而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工作效果不佳。如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自动化产业集群工作非常有效,而相对我国内陆西北地区的产业集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机械加工企业的集群效应不显著,则无法打通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企业之间仍旧存在很多阻碍。如上游企业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而下游企业没有普及自动化,则会出现供大于需的市场问题。而相反情况下,则会出现供小于需的情况。任何一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对市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时,必须推动产业集群,释放出优势资源整合的社会红利。
        (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发展不能止步不前,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资金与资源,开发新的生产工艺与技术,以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能,如智能自动化系统开发、绿色生产工艺研发、设备性能优化研究等。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才可保证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高质量提高。

但由于研发投资风险高、税务压力大、企业经济实力有限等因素限制,很多制造业企业都缺乏持久创新动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后工业的稳健发展[2]。
        二、发展趋势
        (一)自动化全面普及
        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密集劳动型制造业模式,逐渐向自动化生产型模式转变,以合理降低人力成本投资,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推动人口红利方向的转移,让更多人员参与服务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产值。
        为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普及推广工作势在必行,且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必须合理调动社会各类资源,以推动制造业自动化普及工作进度。自动化普及工作应当全面开展,不能出现地区经济歧视,优先推动经济发展好的地区,而忽视经济落后地区的制造业自动化发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开展时,可依据地区实际制造业情况,因地制宜设计普及推广工作方案,循序渐进开展自动化普及工作,释放当地机械制造业经济潜力。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应当客观认识地区经济的差距,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自动化工业发展明显较快。为很好缩短地区经济的差距,推动制造业自动化全面普及工作,可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即不同地区城市进行工业自动化对接,由自动化普及率较高城市进行经验分享与技术帮助,推动我国制造业普及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制造业优势资源集中
        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时,为挖掘出制造业自动化潜能,需加强机械制造业优势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工业园区,以实现自动化的全面普及。因为个别企业的自动化生产,仅能提高企业的产能,但企业的物料供给与产品销售,都没有得到一定提升,仍旧无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制造业优势资源的集中,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内陆地区进行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时,可将优势制造业企业进行整合,打造制造业产业园区。随着集群效应的不断发挥,更多企业则会主动参与到产业园区建设当中,以打通制造业产业链之间的衔接阻碍问题,促进机械制造企业整体开展自动化生产革新,推动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的快速有序发展[3]。
        (三)国家出台创新支持政策
        未来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时,科技创新将成为主旋律,企业具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则可赢得更多市场份额。鉴于上文的分析可知,我国部分制造型企业,在长远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创新动力,会影响到我国工业战略发展计划开展。为规避该类市场风险的出现,挖掘出企业科技创新潜能。笔者认为国家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当深入分析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诱发因素,了解制造型企业转型遇到的困难,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可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如企业科研投资成本不足,为此国家推出不同类型的科研扶持基金,由企业进行申请,已解决企业科研资金不足问题;企业科研工作开展时税务压力过大,政府推出相应科研项目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加计扣除减轻企业税务压力,以促进企业有序开展科技创新。
        三、结束语
        我国制造业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遇到一些工作问题,无法高效推动自动化生产建设。基于具体问题开展解决工作,释放企业发展潜能,加快自动化与智能化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达良.机械制造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13):13.
[2]刘晓华,李璐岑,李旭,陈熵.先进机械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15):19.
[3]孙晓瑞.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