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中自动消防系统养护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07期   作者:宓乔宁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在隧道养护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自动消防系统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摘要】隧道自动消防系统是保障隧道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但目前由于前期施工和后期运行过程中,隧道自动消防系统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在隧道养护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自动消防系统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隧道、自动消防系统、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以毋庸置疑的态势呈现在我们眼前。近年来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日以继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曾经的天堑如今早已变通途。隧道作为道路中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一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比以前的简单、昏暗、狭窄,今天的隧道中装备了各种排水、通风、监控、消防等现代化的机电设备,明亮而又宽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养护下,隧道更是便捷、通畅、安全的通行道路。但是近年来隧道火灾的的新闻却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报道中,使得隧道的消防安全问题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
        由于隧道环境特殊,发生火灾,情况与一般民用建筑火灾有很大不同。其特点为:
        1、由于隧道空间狭长截面小,火势蔓延迅速,烟羽流形态变化快,能见度降低迅速。
        2、发生火灾后隧道内车辆无法迅速疏散,消防车辆很难接近火点,传统消防力量难以发挥作用。
        3、AB类火灾同时存在,以B类火灾为主,燃烧温度高,火灾具有遮挡和流淌特性,可燃物呈立体分布。
        4、车辆疏散极其困难,燃烧后会快速产生有毒烟雾,易造成人员窒息死亡事故。
        5、如发生隧道塌方、爆炸等次生严重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
        6、重大火灾往往会破坏隧道主体结构,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隧道消防设施介绍
        一)目前,隧道需要配备的消防设施主要有: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灭火器等。其中最主要的自动灭火系统在我国的大部分公路隧道内均采用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的自动灭火系统,如上海长江隧道项目、上海军工路越江隧道项目、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等。该系统以3%AFFF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为介质,在需要灭火时将灭火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喷洒于着火物体表面来达到扑灭火灾的目的。该系统具备的技术优势有:
        1、具有水喷雾和泡沫灭火双重优势,能有效扑救A类和B类等复合火灾。
        2、3%AFFF具有泡沫和成膜的双重效果,附着力强,可有效覆盖流淌火,防止复燃。
        3、能够有效扑灭遮挡火和流淌火,控制立体火灾的发展。
        4、能够快速启动灭火,控制火势范围。
        5、能够快速降温,保护隧道结构和人员安全疏散
        三、日常养护所遇到的问题
        在多年的隧道养护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动消防联动系统在日常维护及使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消防设施应用于隧道是一个从摸索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留下一些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隐患。加之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建设期间也会有诸多因素对设备安装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隧道工程一般体量大、距离长、设备分布地理位置比较分散,消防系统结构复杂且庞大,如若有设施损坏需要组织维修,但由于隧道通车和盾构内环境不利于维修工作展开,短时间想要将故障彻底修复是极其困难的。
        隧道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需要沿隧道内安装泡沫喷雾控制阀组,这样的布置方法使隧道内布满了大量的泡沫液管道和喷淋水管道,养护需要大量的检查、维修、测试。隧道工程由于其特殊性,设备所处的位置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隧道内的设备长期处于地下深处,昏暗潮湿和各种原因造成的脏污、腐蚀具有相当大的伤害。隧道内经常会发现管道错位、开裂等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业方面的意见或者直接证据证明来排除土建结构的变形或者沉降等所造成的可能性。目前只能派技术人员不断地对整个隧道内的管道、设备等进行地毯式巡查,以防止故障的发生,人力物力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2、隧道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需要沿隧道内安装泡沫喷雾控制阀组,这样的布置方法使隧道内布满了大量的管道组件。除去安装过程和产品质量本身的质量造成的故障损坏以外,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管路的渗漏。泡沫灭火剂其主要发泡成分为碳氢表面活性剂或动植物水解蛋白,在此基础上为满足相关性能要求,往往还会添加一些功能助剂。此类多组分化学品容易导致储存及输送设备发生腐蚀,如管道穿孔、阀门泄露等。很多项目早先使用的是普通镀锌钢管,竣工后短短2-3年,情况就非常不容乐观。用于输送泡沫液的管道及阀门、配件等均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腐蚀、渗漏、咬死等情况。为保障该系统的正常使用,需要实施大规模的管道专项整治工程。已经腐蚀的泡沫输送管道须要拆除,更换不锈钢材料的管道及配件。由于已经通车的隧道只有在夜间封道时段方可施工,能够用来实施作业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夜间工效降低,且这些管道均设置在防撞侧石后方,有些位置施工空间极其狭窄,给工程实施带来很大难度。
        3、隧道中的自动消防系统虽然名为“自动”,但是离真正做到全自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为隧道内的消防水系统管道一般有消火栓、喷淋、泡沫液三套管路并各自形成环网,管道走向曲折多变,长度有几十公里,管路上安装了各种型号规格的波纹管、接头、阀门、压力表等管件,管道大部分处于隐蔽位置,如防撞侧石后方、结构管井等,不便于观察,受到环境潮湿、震动、结构渗漏水等影响,容易产生伸缩、开裂、移位、锈蚀、渗漏甚至跑水,导致管道压力发生变化。如果此时水泵控制状态在自动,受到前述种种情况影响发生异常启动,则很容易发生爆管或跑水事故。
        因此为降低事故风险,确保安全,一般情况下只能使隧道消防水泵控制柜处于“手动”状态,并保证消防水系统管道内始终保持工作压力,确保地道内灭火装置随时有水可用并维持2分钟内的用水。一旦出现情况需要直接操作水泵控制柜,24小时值班人员可以在2分钟内到达消防泵房执行操作,根据需要立即启动或停止水泵。
        四、应对各类问题的解决对策
        1、由于消防设施设备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很多病害如烟感探测、疏散照明系统、电磁阀、手动报警装置等,非专业消防维保人员很难发现和处理。进行消防维保的人员应当有相关的消防专业证书或请专业的消防维保单位,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不断对消防设施的功能进行测试,以确定设备的可用性。测试的手段包括模拟动作和实际动作。模拟动作要求相关的控制部件功能良好,而实际动作则要求设备模拟火灾实际发生时的情况作出规定的动作。包括消防专业第三方的检测也会将设备是否实际、正确动作,作为检测是否合格的标准。这就使得维护保养工作在必要的时候真正启动消防联用灭火系统,使整个系统进入运转状态,喷发泡沫液和消防水。从而可以对系统的功能完好性作出准确评估。
        2、加强隧道内消防设备和各类管系的巡视,发现有漏液、波纹管鼓包、阀门松动等情况正确详细记录,并及时上报,尽快安排处理。由于多数隧道建造时消防管道一般选用的是普通的镀锌钢管,其防锈耐腐蚀性能较差,一般使用2-3年后,阀门、管道连接处等位置就会出现腐蚀、渗漏、咬死等现象。在隧道养护的初期就要求养护管理人员摸清管道的走向、阀门的常开常闭状态、设定的初始压力、消防泡沫罐液位等情况,在日后的巡检过程中发现异常可以较快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且要做好详细的台账记录,提早安排好管道、阀门、波纹管的专项更换方案,根据管道、配件所处的位置难易和环境好坏程度分批次地更换,应尽快将关键部位更换为不锈钢材料,增长使用寿命。
        3、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尽量模拟出最复杂的隧道火灾情况,做到全员参与,尽可能多使用联动系统。演习时候要注意消防泡沫液的使用,消防泡沫液由于价格昂贵,且喷到车道上后清理麻烦,如清理不及时很容易引发车辆打滑事故,所以许多隧道很少会用到。但演习时应尽量用消防泡沫进行测试,并准备好消泡剂和冲洗设备,演习完后及时清理。因泡沫液有效期为7-8年,且是在封存的状态下,超出年限的泡沫液如继续使用,可能存在发泡的密度和速度均不符合灭火要求的风险。若到期全部换装新液,那么就必须将旧液从储罐中抽取出来,再由制造商收回。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包括运输、抽取、灌装、回收、无害化处理等全部费用在内,泡沫液的价格每吨达数万元,将未到有效期的旧液体弃之不用是相当浪费的。因此在演习时尽量时候消防泡沫,既能知道泡沫消防的性能,也可以物尽其用。
        五、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上海的智慧快速路运营与维护体系、道路设施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等先进管理理念正在日渐变为现实与可能。隧道设施的智能化程度日新月异,对机电设施养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提高养护水平是摆在养护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目前已经有单纯使用清水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在隧道中应用的案例,也希望今后有更多先进高效而又环保易用的灭火设施在隧道工程中获得应用。未来我们将充分借助传感技术、网络、物联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和方法,使我们的道路设施更加完善、更加先进、更加便捷、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苗迦熙,孟牒,姚浩伟.地铁火灾报警与应急联动集成技术[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8):17-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