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策略 李妙容

发表时间:2020/5/28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李妙容
[导读] 摘要: 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水平概括能力低,就难以产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如果语言概括能力差,就无法有条有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果阅读概括能力低,就不能学会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去读懂文章。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指导是有效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的关键;加强课外训练指导是培养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鼓励

                                                                         李妙容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中心小学)  
         摘要: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水平概括能力低,就难以产生对新知识的迁移;如果语言概括能力差,就无法有条有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果阅读概括能力低,就不能学会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去读懂文章。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指导是有效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的关键;加强课外训练指导是培养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评价鼓励能激发学生动口复述和概括内容的兴趣。
        关键词:不同文体指导  课外训练指导  评价鼓励
        0引言
        读一篇文章,对文字的阅看、品析、欣赏是一种理解,通过理解,明了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梳理文章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梳理文章全文的意思,进而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这一意思表达出来,这就是对这篇文章文意的组织概括。培养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高级目标,甚至是终极目标。
        1正文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这些都与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关。霍懋征老师也说过:“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一、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指导是有效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的关键。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概括关”就说明学生的概括能力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发现教材的特点,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一)风景和动物的文章指导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主要内容。
        虽然小学的语文教材经过较大幅度的修改,但都是以记叙文为主。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年段、文体、单元练习角度统筹安排、精挑细选,找准落实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运用,习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但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指导是有效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
        写风景和写动物的文章通常是抓住物的几个方面写出特点。我就让学生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如教学《猫》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作者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大部分学生说:“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还写了小猫的淘气。”我让学生分析哪些同学说得准确,学生经过再读课文,他们都懂得文章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猫小的时候淘气。我接着告诉学生:“其实你们刚才找出了猫的特点,把特点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当在教学《白鹅》、《白公鹅》和《母鸡》时,我提醒孩子运用《猫》这篇文章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抓动物特点来概括主要内容。
        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描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我再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析,最后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这样概括最好,因为用了段意合并法。我适时引导:“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段意合并法。描写景物的文章都会抓住景物某几方面的特点写,我们归纳出来后就可以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主要内容。”学生听后在写景的文章,都能用上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叙事写人的文章指导运用提炼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
        小学课文主要以记叙文为主,而叙事写人的文章就更为突出了。阅读这些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类文章以记事为主,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提炼要素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如教学《尊严》,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再让他们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的学生说:“那个青年不吃镇长给的食物,一定要镇长给他工作,他做完才吃,最后镇长让他帮自己捶捶背,青年才吃食物。


”有的学生说:“那个青年不肯吃镇长给的食物,一定要镇长给他工作做后才吃,镇长看到这个青年有尊严就留下他工作,并把女儿许配给他。”我让学生分析这两个同学的答案,学生都能通过提炼要素法来分析,觉得第二个同学比较完整,能把事件的结果都说出来。接着我就指导学生:“当我们读写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就可以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这些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了在课堂上的方法指导,他们读到这些文章时,他们就会运用这些方法迁移过去,学生的概括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加强课外训练指导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沟通语文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课堂是主阵地,但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概括内容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老师应为学生打开窗户,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并利用生活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看电视,复述新闻、故事。
       俗话说:“听话听音,敲锣定音。”要想对复杂的事物理出明显的头绪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学会从许多个事物中抽出“这一个”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懂得这一点:即引导和培养自己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电视是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是知识的源泉。坐在家里就可知道国家和世界大事。由于电视在家庭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大部分学生回家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视,因此我利用电视这一传播工具,让学生看电视后复述内容,从而让孩子在复述中提高语言概括能力。我把看电视新闻或自己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作为每天作业,与家长说清楚让孩子看完后必须复述内容,家长还要评价。家长都很支持这项工作。当学生在家复述给家长听之后,还会利用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进行新闻交流或者故事交流。如“防溺水事故”、动画片《熊出没》等。每当上课时,我都会有意提问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由于学生每天都看新闻,他们很快就会说出最近的电视新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家长都反映他们的孩子复述新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借助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 解事件的梗概。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因为复述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简要复述是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概括要点,并且组织语言进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因此,每上一课,我就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如上完《蝙蝠与雷达》,我建议学生课后看看《仿生学》和《昆虫记》,同时布置学生复述所看课外书的内容,提醒他们在复述时用上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要用上重点词句,故事的情节要完整。又如上完《渔夫的故事》,我建议学生课后看《一千零一夜》,布置学生复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和《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在课外阅读课上,同学们都争先发言,都能把大概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在反复复述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评价鼓励能激发学生动口复述和概括内容的兴趣。
       教育家斯第多惠曾经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在新课标中也指出,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等。
      “每一个人心灵深处都渴望有一种被认同感,一种满足感,一种成功感。”在语文教学中,即便学生概括得再差,我们也要学会“沙里淘金”,找出其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使他们能有勇气概括下去;即便学生的进步是很微不足道的,我们也要紧紧抓住及时认可,使他们能想说的话说完。同时,这样的鼓励又是一贴很好的心灵安慰剂,其他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思维灵动,也有了想说的欲望。鼓励其实很简单,有时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今天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 你把《渔夫的故事》复述得很清楚”等等,有时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学生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得到安慰与满足,从而唤醒了他们的自信,萌生了想概括内容的兴趣。如教学《全神贯注》,当让学生自由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比较差的学生说:“这篇文章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最后罗丹不记得客人,就想把门关上。”我就说:“我觉得你能用上我们所积累的提炼要素法来概括主要内容,把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都说出来了。”虽然她的答案不太完整,但作为一个后进生能这样主动说话,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得这样简短,就应该给予鼓励。她听了我的话,在课堂中更投入到学习中去。其他同学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出自己运用提炼要素法来概括主要内容,有的说出自己运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重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祥芹,概括能力:阅读“理解”的基本功【J】;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05期
       [2]徐立清,怎样缩写文章【J】;小学生作文向导;2003年10期
       [3]吕珈臻,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方法举隅——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3期
       [4]《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5]《新版课程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
       [6]余宪  龚明斌等,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小学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