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为了加强我国农业建设,达到节水农业的目标,加快发展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在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农田灌溉工程是大势所趋。因为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经验,在水利灌溉技术上发展较好,但有很多地方还是要与国外的灌溉技术交流学习。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推动农业迅速发展,而灌溉技术作为农村水利的重要部分,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的水利机构应该加强基础建设,从整体情况出发,进行严格的细节管控治理,制定符合科学规律的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政策,使灌溉设施能够达到农业的基本用水需求。
1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1.1设计准则
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在春夏,且雨量由于降水量会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量,并且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灌溉都是依靠河流来完成,这就导致在秋季和冬两季的灌溉较为困难。因此,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一年四季中,满足一年四季对农业灌溉对水源的需求。因此,那么可以从通过对灌溉设计保证率与抗旱天数两个指标的控制出发,来确保灌溉技术设计的合理性。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般是用P来表示的,是通过对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水量与全年水量进行分析获得的。当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将对当地作物种类和水源状况进行分析,如果当地的P值大于百分之八十,那么适合耕种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如果小于百分之八十,那么适合耕种小麦、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抗旱天数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灌溉设施可以灌溉农作物的天数,这主要是根据设计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蒸发情况来制定,不能一概而论。
1.2设计取水方法
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源的类型基本包括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两种。确定好取水方式后,再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在目前的生产生活中,更多的是以河流作为取水来源,因此一般都选择自流取水灌溉的方式。而自流取水灌溉又被分为有坝取水与无坝取水两种。在实际应用中,为科学调节汛期河流的流水量,对农田和灌溉渠道加以保护,防止洪涝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采用无坝取水时,一般都会设计成有建闸。而有坝取水的原理是为了确保自流灌溉,一般将堤坝建立在河流基础上,以增高河流的水位。尽管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增加工程施工的投资,但它解决了因地势和其他条件带来的水位低的弊端。在设计有坝取水时,对溢流坝的规划不仅能够迅速增高河流的水位,还可以帮助汛期排洪。通过进水闸控制进入灌溉渠道的水流量,通过排沙闸降低泥沙进入灌溉渠的可能性,通过防洪堤保证发洪期间农田、城市、交通等的安全。
2灌溉技术的分类
2.1喷灌技术与管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利用一些喷灌设备,在内部施压后,以水雾状给农作物喷洒,比较适合大范围植物灌溉,如蔬菜地农田的大面积灌溉;管灌技术是合理利用电能进行均匀灌溉,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程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适用于缺水或者是干旱地区。
2.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比较适合种植物比较密集的地区,在这种灌溉条件之下,可以满足全面的喷洒效果,可以使农作物能够充分的得到所需的水分。微灌技术适用的地区非常的广泛,它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地区,特别是比较干旱和缺水地区是非常适用的。通过微灌技术,能够很好的将土壤的结构进行改善,还能够促进农作物的优质高产。不仅如此,微灌技术的优点还包括:投资成本比较低,耗能也比较低的优点,在灌溉的工作过程中,比较容易操作,还可以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从而可以实现低水量却可以高效灌溉的目的。
2.3水渠防渗灌溉技术
水渠防渗灌溉技术能够合理利用管道,通过采用合理的防水材料以减少水量的渗透流失,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综合应用塑料薄膜和沥青敷面等多种类型防渗材料,可以突破技术的狭隘性,提高综合整体性能。
2.4步行式灌溉技术
在实施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使用步行灌溉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采用拖拉机或三轮车安装灌溉设备,并利用动力移动完成灌溉工作。步行式灌溉技术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方便,流动性强。这一技术不需要建设和修理输水渠道,也不需要维护渠道,很大程度减少了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既增强了灌溉效率,也保障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建立完善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完善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节水的关键问题,当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对农作物基因的改良工程也在不断落实,在以后的节水农业发展中,要以培育抗旱作物为基础,以化学抗旱等工作为辅助,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为保证,三方面共同发展,只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当下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3.2改良农田节水灌溉的方法
为确保农作物有充分的水资源,并确保在栽培技术与灌溉技术上得到优化处理,水稻薄浅湿晒灌溉与不完全灌溉被作为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灌溉制度。对水稻田灌溉技术进行整改的工作应该被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因为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且需水量很高的农业作物。一套完备且可实施性强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目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中真正需要的。该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积极推广抗旱作物的种植优势,在经济作物这一块扩大其种植范围,选择作物种类时尽量挑选不耗水的农作物。想要同时做到水资源的节约和农作物高质高产,就必须从种植农作物的需求方面进行节水农业的发展,最终做到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在推广节水农业的进程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条件,比如土壤条件、农作物需求等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
3.3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宣传节水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提高施工队的建设水平,同时也应该制定责任明确的管理制度,以提高水利建设人员的积极性。施工工程队的选择要合理,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一旦出现突发问题要能够灵活应对,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按时完成,并确保后续运行正常,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加强加大节水农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例如可以通过办培训班、联合村委会或居委会等组织进行教育工作、在村委会的公告栏里张贴节水广告、定期举行知识技能比赛等多种多样的节水活动进行宣传,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更好的农业经济效益。
结语
为了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要提高对农业灌溉的重视,需要设计出合理的灌溉规划,要提高设计的水平,从而能够科学的使用灌溉技术。通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制定出农田的灌溉标准,从而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机制,来提高灌溉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婷,王玉斌.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2):192-193.
[2]杨怀值.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9(6):192.
[3]赵静.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核心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