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逐渐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本文将从探究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性相关建议,希望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施工技术;主体结构;建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规模逐渐扩大,社会广泛关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由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时,应合理应用先进的、合理的、科学的施工手段和技术,全面落实施工管理工作,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分析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工艺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当中,逐渐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主体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新工艺,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当前建筑主体结构呈现多样性特征,对建筑工程施工有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发挥整体功能,需要合理应用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开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项目。保障建筑地基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提高地基承受荷载能力。建筑主体和建筑地基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障建筑主体以及建筑地基整体施工质量,逐渐提升建筑整体施工质量[1]。
2探究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1合理应用混凝土新工艺
首先,应用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新工艺。在开展施工项目时,充分重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提高整体施工效果。然而,在开展施工时,很容易存在大面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不利于施工项目有序进行。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具体原因在于混凝土内部由于内部水化出现热反应现象。混凝土会承受很大拉力作用,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在开展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控制混凝土温度,针对浇筑混凝土工作时,需要实施位差控制工作,确保混凝土保持适宜的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其次,应用钢纤维硅新工艺。为了逐渐提升人们日常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了建筑施工要求。例如住房的整体性能、质量以及居住的舒适度等。在开展施工设计时,需要合理应用当前新型建筑材料。合理应用钢纤维硅,可以提高整体强度,同时具备很好美观性,容易被施工人员和建筑业接受。此外,合理采用清水混凝土新工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逐年增多,为了促进建筑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重视应用新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科学运用清水混凝土工艺技术,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满足人们对建筑美观性相关要求。
2.2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建筑主体框架由混凝土和钢筋进行搭建,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需要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点内容,有利于整体结构可以承受一定的载荷。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设计的施工内容较广,屋面、梁、柱体、墙体等建筑主体结构。在进行柱体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搅拌水泥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厚度应合理控制在40cm。同时加强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避免浇筑表面存在蜂窝现象。施工中应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连续性,在搅拌时需要进行均匀搅拌、彻底、全面的进行搅拌。使水泥以及石灰能够有效进行融合,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整体强度。
2.3科学运用钢筋连接新工艺技术
在开展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时,合理应用钢筋连接施工技术,可以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当前钢筋连接技术还在发展阶段,施工人员应对施工中的每个细节部分,应进行详细观察。例如,在开展施工项目时,焊头连接、施工机械设备连接面积,需要占建筑的受拉面积不应超过50%。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受拉面积。施工过程中,采用直螺纹对头的方式进行有效连接,可以确保整体施工质量,有效的提升整体施工效率[2]。
2.4应用防水施工技术
施工时由于建筑主体常常存在渗漏情况,给后续施工埋下很大安全隐患,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科学采用防水技术,能够实际解决渗漏问题,可以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在开展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施工的步骤和环节进行全面考虑,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不断优化施工防渗漏工作。在开展防水施工时,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制定的施工标准,开展施工作业,可以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
2.5应用地基加工新工艺技术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地基加固技术日趋成熟,广泛应用在施工当中。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采用加固技术进行施工,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全面分析地基加固新工艺技术开展地下施工作业,针对四周做好加固工作,可以提高建筑主体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2.6应用建筑主体模板施工技术
在开展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混凝土构件以及结构的部位、大小整体的精准性,应逐渐完善混凝土模板工作。在进行施工之前,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根据设计的施工图纸,对建筑主体模板的形状、部位合理进行设置,全面落实施工设计内容。操作时,施工人员合理应用混凝土模板技术,充分考虑到建筑主体模板整体承载能力。保障建筑主体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刚度以及强度,确保模板的可承受现浇混凝土压力以及重量,避免出现超出建筑主体模板的载荷,提高施工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接缝过程中,需要具备严密性特征,避免对建筑主体浇筑整体结构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时,会出现消耗建筑材料情况,直接降低施工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工作,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3]。
2.7加强管理砌体工程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垒砌砖体的过程,也称为砌体工程。在这个施工阶段,应以层为单位,错位垒砌两层间砖体,有利于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如果存在不完整的砖体结构时,施工人员查看是否存在孔洞情况,应将砌体受力面和孔洞位置保持垂直,避免降低砖体载荷能力。采用水泥的方式,对砖体开展粘合工作,水泥浆需要把砖体缝隙进行填满,提高整体粘结度。在开展砌体工程过程中,应禁止出现应用水管、水源冲刷砌体情况,避免降低整体粘结度,对建筑主体结构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施工人员应逐渐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水平,在实际开展施工项目时,应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更好的认知和掌握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环节以及施工工序,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之皓,张泽泽,刘化欣.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58.
[2]乔凯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45-146.
[3]李连国.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2017(07):81+86.
[4]叶莺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