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快速康复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140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7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下床活动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综合组术后72h,两组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综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综合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较常规治疗模式能显著促进患者康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管理与实践
引言
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等多学科共同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以科学合理的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使患者快速早期离床,对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70例。综合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32~71岁,平均(58.14±3.72)岁;骨科手术类型:椎体内固定术10例,髋关节置换术12例,股骨头或股骨内固定术26例,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常规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30~74岁,平均(58.34±3.50)岁;骨科手术类型:椎体内固定术13例,髋关节置换术10例,股骨头或股骨内固定术28例,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护理:(1)成立快速康复小组:建立以护士长、骨科临床医师,手麻科医师,及康复科医师为主体的快速康复小组,以小组探讨方式确定患者的护理形式。(2)术前干预:术前结合健康手册告知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为其介绍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此外,术前6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3h给予患者100ml麦芽糊精口服,避免术中低血糖,减少因饥饿造成的不适感受。(3)术中护理:术中协助患者选取舒适的手术体位,并于患者骶尾部加垫臀垫,协助其抬高背部、臀部,减少相对移位幅度,减小摩擦力、剪切力造成的影响,防止压疮;术中给予患者汽暖式保温毯,设定温度35~37℃;加温术中所用的生理盐水,严格控制术中输注速度,输液量可减少为传统输液量的2/3;手术结束后不放置导尿管,减小导管感染风险。(4)术后护理:术后给予患者镇痛泵进行镇痛干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用与调整方法;术后1h,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于床上进行翻身和踝关节运动,及早进行床下活动;术后控制液体输注量为常规的2/3;术后3h,在患者无不适情况下,可协助患者饮用20ml的温热水,并逐渐从流质食物过渡至普通食物。(5)康复锻炼:患者完成手术后3d,需要对患者的当前状态进行结合,之后对应完成康复锻炼方案的创建。在具体训练期间,就具体动作要领以及动作要点,对患者进行告知。此外,观察患者病情获得改善后,需要将患者患肢锻炼强度逐步加大,并且就患者行走训练进行指导,期间需要确保未对自身关节功能造成损害。(6)合理完成出院指导干预:在出院前,就家庭康复锻炼系列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强调,需要对髋关节脱位进行预防,对人工髋关节进行保护,对于患者的定期复诊进行嘱咐。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等康复指标,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心理状态采用SDS和SAS量表进行评估,两个量表评分与心理健康状态呈现负相关,评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于连续性计量资料且满足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对于不满足正态分布资料取对数后采用t检验;对于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以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术后麻醉清醒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疼痛程度较术后麻醉清醒后均有明显改善,综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x±s)
.png)
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综合组术后眩晕、失眠、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png)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25±4.44)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7.88±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患者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便秘及压疮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这主要源于长期卧床会导致呼吸道淤阻,肺部痰液及分泌物淤阻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机率;长期卧床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明显减少,如果患者饮水量不足的话极易引起术后便秘,而术后便秘或是尿潴留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长期卧床或导致患者下肢血流减缓,血流不畅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为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临床中,配合对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可以获得进一步促进效果。因为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在开展期间,可以依据患者的具体表现针对性创建康复计划加以干预,对于最终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可以获得明显效果。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对骨科实施快速康复治疗模式,较目前常规治疗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花费,同时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本研究,存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短期的随访研究以及早期执行人员适应、培训等局限性。今后需要多家医疗中心合作参与多中心研究,累积更多的病例数,团队执行人员多学科协作模式更加熟悉,并且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期待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患者作用效果明显,最终显著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康复加快。
参考文献
[1]杨荣源,李洪瀚,陈进鸿.快速康复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143-144.
[2]刘丽,彭玲玲.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30):86-88.
[3]张芳,李燕,杨彩雯.探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在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01):98-99.
[4]周柳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研究进展[J].名医,2018(12):137.
[5]樊华.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