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为防疫抗疫助力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李海涛
[导读]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礼赞者,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礼赞者,在这个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也有这么一群人,积极的拿起手中的画笔和设计软件,以笔作枪,以设计软件为阵地,同全国各个行业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们一起共战疫情。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与武汉人民战斗在同一战壕,与全国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并肩战斗共同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心声。用艺术作品凝聚起普通百姓的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讴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中国人,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他们是美术家、设计艺术家,他们在行动,让艺术设计为防疫抗疫助力!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助力   防疫抗疫
        这次疫情是一场人类有史以来面对的新的生存危机,就是全人类的公共安全危机,最新资料显示多国已经将其上升至国家安全危机。疫情的传播不分种族、肤色、语言、宗教和国界。疫情显示,战疫主体已由地区扩展为国家层面,由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奋起抗击。根据疫情的发展和变化把艺术设计的作用纳入是事关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之中,关注科学方法,着眼防疫需求,助力防疫抗疫。在这里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防疫产品设计理念的研究,形成短线应急控制阻断病毒扩散,涉及防护用品、消毒用品、隔离方舱、防疫设施等,长远目标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彻底消灭新冠病毒的总体方案;目前主要功能是以科学、便捷的设计阻断病毒传播保护医务工作者,拯救疫情患者;同时在更深层次上关怀人性,关注疫病防控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但是,人类群体的膨胀、科学技术的壁垒、资源的差异、以及生产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国际防疫医务产业无序,导致抗击疫情的产品生产分工极不平衡,如此疫情突袭,缺乏物资的储备,也无力及时拿到防疫救急物资,于是抗疫初期大多都忙成一团;有鉴这样的深刻教训,此前的全球化发展忽略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球化”问题,公共卫生安全的设计理念必须重新梳理,尤其对疫情产品的设计“日常性” 、公共卫生理念必须更新。 
        另外,疫情产品的设计也要纳入标准化意识,国内标准化组织生产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呼吁组织防疫抗疫生产的技术要对口国际标准,艺术设计过程也要与技术标准专家体系保持良好沟通交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传播蔓延,致力探索解决防疫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性、操作性的国际标准问题,将功能与需求紧密结合,将生产与标准紧密结合;如何确保不同风险人群做好防护,并将标准的医疗防护口罩供给广大人群,也是世界各国在类似情况下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按照国家标准委的要求,防护标委会分析研究了现行标准情况,发现并无各新冠病毒防护口罩选用标准,现在我们使用的口罩是按外科医用标准生产的,目前由中国设计专家和主要企业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已向国家标准委、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申请,即将开展标准制定工作。该标准提案首次有艺术设计工作者参与在防疫抗疫装备标准化工作中,这在设计标准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显示了艺术设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助力防疫抗疫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次疫情的病毒有着非常明显的病理特征,就是潜伏周期长隐蔽性极强流行速度极快,流行起来在物理空间上又有感染强、易传播、扩散快的特征;本次设计的防疫产品,包括了重点关注防疫消毒用品,涉及社会公共场所类(社会公共空间、楼宇空间、交通工具、隔离方舱)、家庭亲朋圈类,个人防护类三大类,硬性、柔性概念的设计,治疗解决和康复服务理念的设计,楼宇公共空间消毒消杀、交通工具防疫消毒防染设备,公厕卫生用品消毒防染、个人防疫急救医药箱、防疫家用罩具消毒指示、家居物品消毒指示、家居用品防疫医药箱、出入口把手消毒机、口罩更换提醒贴纸、防疫用触屏挂件等,以科学、便捷的设计阻断病毒传播。

比如:目前网上发布的用于传染性疾病护理的智能机器人等工业产品的设计,艺术设计师把人机工程学及时的应用到智能机器人生产中,目前的医疗服务场景的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地为清洁、消毒和配送,以替代人力完成重复性、机械性、简单的工作,提高了效率减轻了基层工作者压力。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面对象包括医院、疾控中心、政府机关、企业、社区以及群众进行长期跟踪管理。模拟的应用场景的疫情地图、人群追踪、同乘查询、趋势预测以及舆情分析界面设计中艺术设计利用自身优势发挥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工作者参与的的智能识别温测产品设计基本上实现多人同时非接触测温,并在体温异常时报警,能够在戴口罩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并对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其中,智能告警和数据管理是测温系统区别于传统测温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产品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在测温误差、最大测温距离上达到二十平方米的空间。艺术设计工作者根据中国人体质形态的设计的检测产品,在人脸抓拍准确率这方面都表现非常出色,在测温误差方面,参评产品的误差都不超过零点二十五;在人脸抓拍能力方面产品的准确率主要保证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保障达到各种场景顺畅使用场景的需求。这设计包含的是疫情产品的人文关怀,对普通人的适用性和普及性,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防疫需求。
这些疫情产品的设计在有限时间内做了充分的调研,依据防护医学原理、结合疫情周期生活日用需要设计而成,有明确的功能导向,体现了设计对公共卫生问题时的专业性探索。同时,也在更深的意义上体现了设计的本质和价值,着眼生活所需,构建更好的健康环境。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充沛和富足,设计解决的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当前,防疫设计的核心内涵实现对个人以及相关工作群体、生活群体的“日常生活过程性”的研究,这一系列防疫主题的工业设计体现了对设计“日常性”的把握,这些设计优化也许是细微的,但关注的是无所不在的体验,设计需要创造当下、选择当下、活在当下,创造当下、是对艺术设计作品现实目标的深入思考。 如防护方舱的设计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拯救生命而散发出深切的人文关怀,这是对工业设计人文思考最好的诠释。国际标准防护口罩其设计核心是自我防护从而防护他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这些文化精神国际卫生总干事“谭德赛”多次发表达赞许。比如防疫抗疫知识普及,鼓舞斗志的最有效最积极的办法,通过宣传海报图片知识的传达给普通人群,也是我们艺术设计的亮点。再比如我们设计的乡村医疗移动服务工作站在国际上是第一首创。设计的家用防疫医药箱等,关注交通欠发达的偏远乡村、防疫细节从对生活方式的家园归属感之塑造,再到创造未来的防疫理念并完善疾控新的体系。如果说“设计看上去是造物的工作,实质是造事”,那么这一系列设计也在于借由“物”的设计实现事的优化与人的关爱。设计的本质里包含感情,设计来自人所生活的世界,与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感情需求有深深的关系,设计的优化与应用,也是对美好感情的维护,这是我们设计人所应该倡导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理想造物境界。这里面表达的是人文思考、人文关怀、人文责任,将随着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案被国际疾控界广泛应用,起到稳定军心、增强信心的中流砥柱般的作用。中国抗击疫情的伟大战略通过我们艺术设计的多种形式传播开来,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担当。
        当前,在国内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拿起了艺术设计的武器向疯狂的疫情宣战,他们利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同胞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信念,积极相应党中央的号召,向新时代的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英勇的逆行者学习,深情地投入到抗击疫情将自身的优势业务转化成了抗击疫情的阵地;设计与时需同步,设计引领科学的疫情防控方法,让艺术设计为做好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献计献策,为人民抗击疫情鼓舞斗志,为防疫抗疫助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