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数学活动中教具的选择与使用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李晓丽
[导读] 幼儿数学学习活动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
        摘要:  幼儿数学学习活动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心理品质的过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抽象、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幼儿学习数学过程中,我尝试了用新颖别致的教具,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让他们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关键词:教学 教具 选择  使用
    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具是数学形象化的主要器具,是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因而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具时,除了要达到卫生、形象、坚固耐用、具有可操作性等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现就其重点分析如下。
         一、教具的多样性    
        幼儿教学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的数学教学老师要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算式卡片、木珠、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等;也可以是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塑料泡沫、布条 、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贝壳、火柴棒等等。这样的教具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教具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在设计教具时,尽可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制作易于操作、形式多样的教具,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小班图形分类教具——“送饼干”,用纸盒做成生动形象的天线宝宝,把天线宝宝的嘴挖成各种图形。幼儿操作时,如同真的在喂天线宝宝吃饼干,兴趣很浓。点数教具--“瓢虫找家”让幼儿在游戏帮瓢虫宝宝给妈妈喂虫子,把瓢虫宝宝送回家中进行操作,让幼儿很快掌握了手口一致的点数。
三、紧扣教育目标,提供多层次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提供既要紧扣教育目标,又要丰富多彩、形式各异。例如在认识“长方形”的活动中,活动的目的是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依据这一目标,我们提供了几种材料:1、用来拼搭长方形的小棍,帮助幼儿体验长方形的外部特征,2、让幼儿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感受各种几何图形如何变长方形;3、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房子、树等形象,让幼儿给其中的长方形画轮廓帮助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多种变化。虽然这几种材料各不相同,操作方法及作用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紧紧扣住活动目标。这样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的习得。 
        四、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具。
    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相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注重两头,即发展较好或者较弱的幼儿,而忽视中间的那一部分幼儿。为了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我们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每一个体的需要。
    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它能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幼儿园数学教育操作材料的提供,应着眼于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建构,是材料具备适宜性、科学性、层次性,让幼儿置身其中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得幼儿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