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面对“留守子女”陷入了“进城打工就无法陪你,留在乡村就无法养你”的窘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拖垮我们教育改革整体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我所在的学区为例,学区共有22所小学,学生2852人,其中留守儿童就占到学生总数的42%。针对这高达42%的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问题,我们提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在外打工的父母之间交流创造条件。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科技和信息工作的推进,为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的壮大都为留守儿童家庭实现在线虚拟团聚奠定了硬软件基础和人力技术保障。我们要在“治标”同时,采取“治本”措施。具体而言就是:一要充分利用现有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施,依靠教师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在线团聚”;二要呼吁信息技术企业研发并生产留守儿童家庭能用得起的价格低易操作的软硬件产品;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当下,通讯设施在农村基本普及,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使多数学校具备了计算机网络交流的硬件基础。作为学校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保证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心灵沟通。首先,建设优质的信息化学校环境至关重要。学校方面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硬件的投入,加强建设留守儿童教育网站,加强信息互动,使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建设和开发家校间互动信息媒介,使学校与家庭都能够及时掌握儿童的教育信息。其三,建立一个帮助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亲情沟通的网络,实现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视频交流,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学校要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上多思考,多开发,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实现健康成长。
一、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留守儿童档案管理。作为学校,首先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留守儿童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留守儿童的主要托管人;留守儿童的在校思想学习情况等基本信息。其次要对留守儿童档案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针对留守儿童家庭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在档案中记载更完善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帮助措施。
二、学校装视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面对面,距离不再远。
如何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见面?作为农村中心小学可申请义教项目筹措资金为留守儿童推出一项温馨服务——留守儿童通过网络和远方的父母视频聊天。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儿童,很需要父母的关爱,学校可在电脑上安装视频聊天系统,让留守儿童通过网络跟远方的父母视频聊天,交流感情。这样“视频团聚”,可使孩子心情开朗不少,在得到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后,孩子会以更良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中。
三、充分利用班班通平台,提高留守儿童成绩。
“班班通”是一种远程教育平台,它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备课资源,也可以为学生学习带来方便。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班通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学生的习作欣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课堂上,可组织学生观看名师教学视频,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巩固所学知识。
四、充分利用校讯通、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家校“心连心”,督促留守儿童完成作业。
近年来,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获取可靠信息,矫正家教方法,对孩子真切引导呢?校讯通、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各具优势,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孩子动态,而且能得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等细致全面的信息,让家长在外,心里更放心。如果说校讯通是一种点对面的群体沟通模式,能减轻班主任逐个 拨电话通知的工作负担,那么QQ群、微信群则有利于一对多同时进行聊天沟通。这样便于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提出合理化的家校教育措施,提高互动教育的效益。
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当下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创新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模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难题,提升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让教育的阳关惠及到每一个儿童,确保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不要让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拖垮了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从而走出“富了一代人,垮了一代人”的怪圈。
注:本文为庆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号:QYLX[2018]077)“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