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推理意识培养,这是学生形成推理意识的关键阶段。因而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构建归纳推理意识,时间一长就能够让学生养成推理判断的好习惯。但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还须注意如何来有效地渗透归纳推理意识,保证大多数的学生能通过学习建立逻辑推理能力。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推理归纳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难度,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等的数学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归纳推理;意识培养
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就是数学,认为数学学习难度大,无法理解数理知识。通过分析发现,学好初中数学的一大关键在于推理和归纳意识的培养,一旦学生养成了推理的习惯,在数学学习上的难度就会降低,能够自主去推算一些数理理论,对于未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一、归纳推理的相关概述
(一)归纳推理的定义
从归纳推理的定义来看,其主要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通的过程。
(二)归纳推理的分类
推理一般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类,具体定义情况如下:
所谓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该事物的一般特征而判断出关于该事物的一般情况,并作出分析。一般来说,完全归纳推理只要是关于该事物的前提判断是正确的,就可以根据个别的结论得出这类事物结论,并且判断结果一般而言都是正确的,所以它是数学严格推理方法之一。例如,在九年级数学中有关于“圆周率定理”结果的证明问题,在证明前就分别取了圆心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并计算出结果对比,三个位置分别是角边上、角内部以及在角外部三种情况,就会发现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只需要选择个别的情况,就可以推算得出定理所证的情况。
关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实质上就是根据组成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情况,然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推断出该类事物的一般结论。通常来说,分析对象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前提和结论之间不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典型特征,而且其推理的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用这种证明方法可以探索新的知识,是一种探索真理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意识构建的重要性
(一)归纳推理是义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
归纳推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让归纳推理在初中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就需要教师的课堂培养,并且还要求老师自身有着很强的归纳推理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慢慢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推理能力,学好数学知识。
(二)归纳推理意识适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上课时注重锻炼学生发现、探索以及归纳推理能力,让处于过渡期的初中生形成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之所以初中生在几何上学习很难,是因为几何学上的抽象概括水平远远超过了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造成了思维断层,形成了思维障碍。例如,在几何中探索多边形关于其对角线特征问题时,没有了图像展示,个别学生就很难分析出对角线的特征,就算老师讲解了,也有可能理解不了。而一旦帮助学生建立了归纳推理的能力,学生就会学得比较轻松,构建适当的思维模式来想象几何图像。因此,归纳推理意识的建设符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方向,能够引导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归纳推理意识建设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帮助学生建立归纳推理能力是老师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不能太过于抽象,思维意识的渗透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从而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学习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新知识,并去证明相关的定理,了解知识的精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合归纳推理模式
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还会帮助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我们来分析“平方差公式”的实例,如何发现和探索出平方差公式,利用这个探索过程来帮助学生去发现规律,渗透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下面是几组算式:
8×8=64
5×5=25
12×12=144
7×9=63
4×6=24
11×13=143
已知25×25=625,那么24×26=( )
结合这个例子让学生去思考,找出规律。这会让学生积极地动脑思考,去归纳去推理,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加地生动,同时学生的参与性也较强,能够为学生的归纳推理意识建设提供有力的机会。
(二)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渗透归纳推理意识
除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渗透归纳推理意识,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落实好课堂教学方法。例如,以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数学教学为例来,来分析归纳推理数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体教学方法选择如下:
第一,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比如说分析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提问有理数相加该怎么算这一问题。
第二,举出实例,让学生去思考。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足球问题:足球比赛中有输有赢,在我们规定“正”表示赢球后,“负”就代表输球,而“0”则表示不赢不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第三,师生一起分析各种会出现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如果出现了一支球队上半场赢了3球并且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
第四,根据第三步所做的记录分析总结出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应做好引导,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学生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四、总结
初中时期是学生思维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在逐步形成,但是在数学学习中一旦过于抽象,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就直线上升,影响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对此,要学会将归纳推理意识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数学规律,并分析数学原理,改变过去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现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归纳总结、事物推算能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干.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培养[J].科技风,2019(25):16.
[2]陈波.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96.
[3]周仲吉.谈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