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运检技术及相关防雷措施分析 董彪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23期   作者:董彪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中需求的电力能源不断的增加,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中需求的电力能源不断的增加,这就使得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地增加,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如果配电线路故障频发,就会使电力系统出现影响安全运行的隐患。同时雷电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出现短路现象,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能,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本文就对配电线路中常见的故障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当前的运检技术,最后对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使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线路得到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检技术;防雷措施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进步,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的稳定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就像人体中的神经系统,遍布在社会中的各个角落,这就使其具有了使用多、线路长的特点。但正是由于其具有这些特点的存在,以及大部分线路是裸露在自然环境中,因此,在其进行工作时极容易发生故障,尤其是在雷雨天气中,出现故障的几率更高,从而降低了整个电力系统安全性能。因此,在当前阶段中,电力系统应该对这一问题产生重视,加强对其研究。
         1、配电线路中常见的故障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线路的逐渐增多,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些问题中,常见故障的有线路接地故障、线路短路故障以及断线故障,这些故障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这些故障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线路内部的绝缘等原因,同时还包括了雷电、风雨等外部自然因素。例如在配电线路的长期使用过程中,某个部位的绝缘层出现了问题,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当遇到大风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将导线刮折,使得配电线路出现线路接地的故障,这样不仅对设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使周围人群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并且在电力系统对配电线路检修时,需要将短接线挂上,而由于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在施工完成后经常忘记将短接线拆除,使配电线路出现短路的现象[1]。而在雷雨天气时,当雷电击中绝缘导线后,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的电压,这时就可能将导线的绝缘层击穿,造成绝缘子表面放电,使其表面留下一条很细痕迹,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导致导线出现雷击断线的现象。并且,在绝缘导线遭受到雷击时,产生工频电弧的弧跟在导线的内部进行移动,这就导致其具有很高的温度,可以将导线的绝缘层烧毁,使导线出现雷击断线的现象。这些因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多种原因也会对线路造成严重的影响[2]。
         2、配电线路运检技术
         2.1、从设计上进行控制
         在配电线路运检技术中,首先可以从设计上对其进行控制,在对配电线路检修时,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量可以将其分为大修、小修与技术改造,但是,不论是进行哪种检修工作,设计人员都要进行实地的考察,深入到检修施工现场中,将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故障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施工中的施工难点以及注意事项,根据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来制定良好的检修方案;在设计完成后,应该做好设计方案的交接任务,设计人员将方案进行详细的解答,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听取,对于存在的不懂之处应及时提出并寻求解答,尤其那些在维修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更应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使其在施工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设计方案,避免危险的发生;当工作人员充分了解设计方案之后,检修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规定以及设计方案对杆塔、导线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如果在检查时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避免其向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3]。
         2.2、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控制
         在当前配电线路检修的工作中,人们对于工作量较小检修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在施工现场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常会出现一些与施工无关的人员,给施工现场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首先就要将工作票制度进行完善与利用,在进行检修时,不论工作任务量的多少,都需要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管,对人流进行控制,有票的进入施工现场,无票的不能进入施工现场,使无关人员无法进入到施工现场,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一定的检查,检查杆塔的使用是否与设计相符,杆塔是否出现松动,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杆塔松动,就要使用混凝土及时的将其加固,为其安全性能做出保障;并且要定期对施工环境的绿化植物进行修理,以减免树枝对配电线路造成的损坏,这样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处理,为配电线路的性能提供了更好的保障[14。


         2.2、检修人员的控制
         在对配电线路的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检修人员进行控制。首先,要制定出严谨的规章制度,在检修人员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来进行施工。在检修时,不要轻易改变线路的,如果一定要对线路进行改变,那么就需要有相关工作人员在旁边协同与监护,以使线路在检修完成后能够及时的将其还原回去;并且,在当前阶段中,一些范围内就会出现大量的配电线路,这些配电线路有的是平行的,有的则是相互交叉的,在对这样的区域进行检修时,会对检修人员造成一定的干扰,出现误登杆的现象,因此,在制作派工单时,一定要详细的将线路描绘出来,使维修人员在维修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寻找到要检修的线路。同时,还需要有派遣管理人员与安全人员加强对其监护,使检修工作进一步加强[5]。
         2.4、检修方法的控制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电力行业一直将安全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应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检修。在以往对配电线路检修时,使用的是故障检修法和周期检修法,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配电线路的运行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检修方法中的缺陷就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检修工作效率偏低,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6]。因此,在当前阶段进行配电线路的检修时,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激光、红外线等技术来对线路进行检测,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检修工作的效率,同时检修工作的质量也会得到加强。
         3、配电线路中的防雷措施
         雷电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春末到秋初时会经常出现,在这一阶段中,配电线路常常会受到雷击,这时就会对导线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绝缘损坏、断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使线路出现掉闸的现象,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就要使配电线路具有一定的防雷措施,降低由雷击所产生的安全事故。
         3.1、加强配电线路的改造
         在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时,对其进行良好的改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所采取的所有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配电线路的改造,将其作为电力系统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根据的进行改造。在选择绝缘子时,尽量选择绝缘性能好的绝缘子,例如支柱式绝缘子,使配电线路的绝缘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要定期的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出现异常,在这一项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是电桥法,对于异常的电阻就要将其进行更换[7]。并且,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配电线路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防雷金具,通过防雷金具特有的功能对配电线路起到保护的作用。
         3.2、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管理
         在配电线路的运行当中,很多的因素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在配电线路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其内部的各种因素,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天气、环境的因素,以使管理工作能够进行统筹安排,将避雷装置安装到合理的位置。例如在空旷的地区,雷击断线频繁的发生,就可以适当的加入更多的避雷装置,根据规律将其密集的安装到配电线路中,而在建筑密集的地区,发生雷击断线的现象相对较少,这时就可以适当的减少避雷装置的数量,将其疏散的安装到配电线路中。同时,在雷电频发的季节,还要加大对其检修的频率,使其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早的发现并解决。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其出现问题,就会使电力系统运行中增加安全隐患,不仅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还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在实际的运行中,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使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们的人身全得到保障,就要加强对检修技术的研究,使其在线路的设计、检修与维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减少配电线路故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罗大强,许志荣,唐军等.根据历史跳闸记录对10kV配电线路防雷现状和问题的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2,12(02):40-.
         [2]胡敏.浅谈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检修[J].广东科技,2012,11(23):59.
         [3]王华云,蔡木良,张宇等.江西10kV配电线路雷害技术分析及措施研究配电线路雷害技术分析及措施研究[J].江西电力,2015,05(0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