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王晓凤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王晓凤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迅速发展,且城市化进程在持续加快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技迅速发展,且城市化进程在持续加快,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建筑层数,我们需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分析。在建筑中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高度的增加,对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也明显增加了建筑施工难度。建筑施工团队需掌握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技术,明确主体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还需把握好施工质量,以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性,提高高层建筑实用性、安全性,现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效果。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建设项目,是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础。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应地,对于居住环境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中,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反观我国当前的房屋建筑工程情况,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高层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控制问题
         2.1模板结构工程质量问题
         对于模板结构工程而言,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问题:模板施工没有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拆模支模不规范。由于现浇混凝土缺少设计模板,就会造成其结构强度和刚度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而且,如果未能根据规范开展同步模板验收工作,未根据施工方案有效加固墙柱模板的顶部底部,都可能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支模作业环节中未进行起拱,时常会造成预埋件和预埋孔洞的遗漏现象。由于模板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因而拆模环节无法进行优化控制。有的施工人员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提早进行拆模,造成了混凝土棱角的损坏。这些不规范的施工操作都会造成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下降。
         2.2混凝土结构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裂缝和麻面两种情况。在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时常发生。而裂缝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变形裂缝,因为气温的升高或降低,引起混凝土内部产生涨缩状况,并造成裂缝。第二类则是应力裂缝。当混凝土逐渐变为固化状态时,由于缺少水分,因而就会产生混凝土体积变小的情况,造成其内部应力的产生,从而形成裂缝。在工程进行中,如果混凝土产生裂缝,施工企业就应当及时发现这一问题产生的源头,并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解决。混凝土麻面指的是混凝土形成粗糙面。如果产生这一问题,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暴露现象,从而对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多种:第一,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的时候存在气泡等。第二,在使用灌浆方式填补裂缝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漏浆情况,若未及时进行处置,就会产生麻面。第三,混凝土模板表面如果存在砂浆或者水泥等杂物,在拆模之时,砂浆或者水泥将会造成表面的损坏,从而产生麻面。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模板工程的施工要点分析
         在建筑主体施工中,面对不同的结构、不同场所的功能,我们所选择的模板工程也有较大差异,整个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安装、施工的平整度、垂直度,还需随时对观测、下方支架的沉降情况进行记录,在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性同时,首先要对底模、侧模、端模进行清理、修整,并使用检测仪器对各场所进行定位,检查各定位线准确程度,并在制定位置布置好锚垫板、端模、侧模、预埋钢,在建筑施工中各技术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以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性。其次在端模安装中,要做好交错安装、外、内侧模型固定,螺栓固定等工作,还需将横向张拉成器安装到固定位置,在对桥面钢筋进行帮扎处理中,我们首先要进行挡碴墙、端墙模型、梁端不等边角钢的安装工作,而后对各个部位零件进行连接、固定,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3.2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
         3.3完善房屋建筑工程对主体结构质量审核体系
         完善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体系是提高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会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针对房屋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也应当得到重视。主体结构的建设中,我们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四肢健全或是吃苦耐劳,而是应当在专业度方面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当然,就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建筑在项目前期的设计规划测量等方面已经对相关管理层人员提出较高的专业性要求。但针对底层施工人员的专业度却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因此,也很容易产生施工风险,并且严重危害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水平。另外,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对于施工人员的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技能讲座,以切实提升其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其次,还需要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认真完成工作,且确保质量水平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消极怠工的员工可以处以惩罚,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3.4保证主体结构与细节部分的协调性
         主体结构和细节部分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整体优化设计中要加强对主体结构和细节部分的协调控制。设计人员要利用多种方法不断改进主体结构和细节部分的优化设计。由于房屋建筑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且房屋要求的使用功能所覆盖的细节部分也比较多,所以设计人员要结合实际特点,不断地优化主体结构和细节部分,提高整体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在设计时要妥善布置主体部分和其他部分,以便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满足房屋建筑的多样性需求。
         结语
         在建筑主体工程结构工程的建设中,需要给予工程建设更多的重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不同阶段的施工等展开有效的管理。其中,建筑施工中对钢筋工程的建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这些建筑阶段的特点,严格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保证结构的核心施工工程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献柱.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6(30):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