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旷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的攻坚阶段。文章选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时期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官网报道数据,通过将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官网首次报道疫情防控时间与各地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疫情防控措施并给出建议,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在疫情期间应具有前瞻性,在疫情初期应先启动内部工作的疫情防控措施,后续视疫情具体发展情况再做相应调整和补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新冠肺炎;防控措施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客流密集、空间密闭的特点,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稍有不慎容易成为疫情传播通道,导致大面积、多区域、群体性交叉感染的严重后果。为了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各地城市轨道交通采取积极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各地均要求对进入车站的乘客实施体温检测,同时要求乘客必须佩戴口罩乘车;加强消毒、通风和清洁工作,除常规消毒外,对车站公共卫生间、楼梯扶手、电扶梯、售票机、闸机、安检设备等乘客接触较多的部位,以及车厢内部拉手、车窗玻璃、座椅、车门、空调出风口等关键位置开展全面、多频次消毒。各地还不同程度采取了调整运输组织等方式,积极防止城市轨道交通成为疫情传播的途径。
这些防控措施在有效阻止疫情传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从运输服务、企业经营、应急处置等方面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影响,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恢复运营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与疫情防控的关系
对于“人传人”疫情的防控,需要尽量避免人接触人,必须接触的人员,如医护人员、一些必要工作岗位人员,佩戴防护措施。全国范围内的居家隔离,就是为了避免人接触人。随着疫情的具体情况变化,隔离力度逐步调整。当疫情情况有所缓解时,与疫情物资直接相关行业逐渐复工,进而带动与疫情物资间接相关行业复工,复工会带来人流流动。在没有完全控制疫情前,只要有人流流动,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近几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6730.27km。交通行业是人流流动的最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在疫情防控时期,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要制定科学、严谨的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2恢复运营面临的挑战
2.1全线网疫情防控任务仍然很重
各地运营企业要在疫情防控中一盘棋统筹考虑各站点、各线路、全线网,特别是对在火车站、机场、长途客运站等从外地返回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乘客,要加强与铁路、民航、长途客运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作,对于疑似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与本地卫生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按照要求坚决落实公共交通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确保工作没有漏洞。
2.2疫情防控对综合执法力量与装备带来挑战
抗击疫情期间,应急运输保障、交通设施维护、应急运力征用等执法任务增多,对执法能力形成新的挑战。在专业方面,由于日常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应急演练或培训不足,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往往缺乏传染病防治专业知识,有可能导致自我防护能力不足,自身面临感染的风险。在人员力量配备上,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有的执法机构人员配备有限,多数地方执法人员24小时三班倒,对执法人员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压力;特别是面对来自疫情较重地区的车辆与人员时,执法人员还承受着害怕感染的心理压力。执法装备能力上,防护经费不足、防护装备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率。执法信息化建设应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对执法信息共享提出了新要求。
2.3引导通勤客流回归需要时间
为了避免公共交通工具成为疫情传播的途径,个别城市暂时取消了限制小汽车出行的有关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个体化出行,也会造成乘客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不信任感。对于整个城市来说,通勤客流由个体化出行工具来承担是不经济、不现实的,恢复大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必须引导通勤客流回归城市轨道交通。因此,在疫情防控的同时,需要运营企业和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减少乘客因害怕被感染而不乘坐城市轨道交通的担忧,引导通勤客流尽快回归城市轨道交通。
3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疫情防控措施
3.1测量体温
根据测量体温设备的原理,分为电子体温计和热成像仪。目前各地社区普遍使用电子体温计,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误差大。热成像仪按照结构组成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2种。移动式一般为手持式,需要工作人员手持操作;固定式不需要人工辅助,一般放置在固定通道,乘客正常通行即可。热成像仪的优点是误差小,缺点是成本较高,且固定式比移动式成本高。
建议采用差异化方案。客流量大的重点车站采用固定式热成像仪,客流量小的车站由工作人员穿戴防护服使用手持式热成像仪或电子体温计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客流量较小的车站,可以只开设1条安检进站通道,并做好有间距的排队引导。
对于体温超常者,一经发现,应进行一系列流程操作:退票→引导至隔离区→等候120安排车辆送医→记录乘客相关信息方便防疫部门后续跟踪→处置完立即消毒。
3.2优化运输组织
加强客流跟踪和预判,根据春运返程和通勤客流情况合理调整列车运行计划,积极投放运力,加密行车间隔,必要时可采取加开临客和备用车、调整行车交路、调整停站时分等措施,有效控制列车满载率。通过优化车站走行流线、引导乘客分散进站、分散车门候车、灵活调整限流策略等措施,有效控制站台人流密度。与火车站、机场、长途客运站等相衔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要加强与铁路、民航、长途客运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通,密切关注客流变化,及时调整运力安排,加强现场客流组织,避免客流出现高度聚集。
3.3切实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执法保障
一是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执法专项经费制度,确保执法所需装备充足,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执法人员自我防护能力。
二是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执法人员关爱制度。切实关心关爱一线执法人员,落实爱护执法人员有效措施,强化安全防护,既要保持抗击疫情的旺盛战斗力,又要坚决防止发生因防护不到位导致的感染病毒和伤亡事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执法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四是认真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大力宣传基层一线的感人事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全行业增强信心、坚定信心。
结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企业经营、应急处置等的影响,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总结了经验;同时,在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逐步有序恢复运营生产的对策建议,为各地复工复产提供决策参考。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也会面临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新问题、新挑战,应当不断总结应急处置中的经验和教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EB/OL].
[2]司法部.袁曙宏主持召开司法部党组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依法治国委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EB/OL].
[3]吕廷君.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N].光明日报,202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