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量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周全承
[导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身份证:3410211990XXXX5252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筑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在高程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是非常关键的施工环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项目,是主体结构施工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施工人员应当加强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文章重点就大体量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大体量;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技术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主要类型
        1.1框架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这一结构类型具有比较好的抗压性和抗拉性,能够同时承受来自横向的载荷应力和纵向载荷应力。框架结构多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梁柱节点的受力承载模式,具有比较高的施工灵活性、施工操作简单、施工效率比较高、整体结构重量比较小、工程造价相对较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多种施工方式,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合理进行选择,一般为了缩短施工工期会选择采取梁、板、柱全部预算组装,然后现场进行浇筑的施工模式。
        1.2剪力墙结构类型
        剪力墙结构也属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这种结构类型具有比较多的施工优势,结构整体稳定性比较大,剪力墙结构能够应对横向水平载荷和纵向载荷,横纵交叉的结构模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能够节约钢材的使用量,有比较好的空间性能,施工简便具有比较高的施工效率。剪力墙结构多应用于酒店、宾馆等墙体较多的高层建筑中。
        1.3框架剪力墙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布置方便、施工方便等特点,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刚度和抗震性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一般这种主体结构类型多用于高层写字楼、酒店等建筑施工中,也可以灵活在高层建筑中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例如采用主体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楼梯间或电梯间采用剪力墙结构,从而布置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1.4筒形结构类型
        高层建筑的筒形主体结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施工技术,同样具有比较高的使用率。筒形结构是将筒体作为主要承重结构,能够有效的承受来自水平方向的载荷,自身结构具有比较高的刚性,同时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施工材料损耗较少,施工方便,筒形结构可以抵抗来自外力带来的扭矩,多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2 大体量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结构技术
        2.1主体结构的钢筋工程
        2.1.1 钢筋的制作与运输
        钢筋混凝土是推动民用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可满足拉力与剪力要求,有助于增强建筑物耐久性,在后续使用中稳定性良好。以钢筋与混凝土为原材料,基于特定工艺将二者融合为整体,应用于主体结构中可增强稳定性与抗剪、抗拉能力。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现代工程领域最为常见的结构材料。基于国家针对民用建筑领域所提出的材料要求,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之前,要针对各原材料进行性能检验,以确保材料达到主体结构施工要求,在确保材料无误的前提下方可转运至施工现场,此类材料的性能检验工作需选定符合资质的机构展开,并给出检测报告,以满足后续追踪查看的基本要求。不仅如此,钢筋的加工工艺也要符合国家技术规范,或是基于设计单位给出的要求展开,钢筋的尺寸、型号都要与设计需求相符,保证可被应用于主体结构施工作业中,且施工人员要注重材料的外观问题,确保没有受到污染或是损坏。


        2.1.2钢筋绑扎与安装
        主体结构施工环节较多,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尤为重要,是影响后续环节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绑扎作业之前,需建立稳定的施工平台,为钢筋的绑扎作业提供操作空间。实际绑扎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现行规范展开,提升钢筋绑扎位置的精确性,若绑扎位置出现偏差,需要将其拆下并再次绑扎,但此举将耗费大量成本。除此之外,钢筋保护层厚度也要足够合理,确保钢筋不出现裸露或是锈蚀等问题。以结构砂浆材料为基准,针对钢筋保护层所使用的砂浆材料需与之相同,且厚度与水泥垫块一致。结束钢筋的绑扎作业后,对其展开全面检查,要求各个细节都符合行业规范。
        2.2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关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浇筑施工,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准确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整个操作过程需满足持续性原则,以设计方案为指导展开分层浇筑施工。避免混凝土集中布料,遵循先竖向后水平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合理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浇筑施工,工程人员要重点关注混凝土密实度。通常而言,以施工组织要求为指导,在存在使用需求时方可将混凝土运输至现场,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浇筑,以免运输或是滞留时间过长而引发混凝土品质变化问题。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采取辅助措施确保混凝土足够均匀,且要搅拌均匀。建筑主体结构中,剪力墙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针对其展开浇筑施工时,必须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实际浇筑过程中,合理调节混凝土出口高度,与地面间距需控制在2m内,若超出该标准,极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即粗骨料与细骨料无法达到有效混合状态,两大材料的分离将直接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能,甚至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2.3楼板结构
        高层建筑物楼板施工需使用到大量模板,以台模应用最为广泛,可为楼板使用提供支持。台模又可称为飞模,属于工具式模板,以平台板梁与支架为基础结构,辅以支腿以及相关配件构成。相较于其他形式模板,台模施工的便捷性更好,可实现整体脱模与转运,在高层建筑领域,是大开间施工不可缺少的模板材料,同时在大进深混凝土楼盖中也具有可行性。近年来,在冷库等存储类建筑物中也广泛应用了台模。目前,台模的类型逐步丰富,在整个体系中以立柱式台模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基础的类型。立柱式台模具有面板材料多样化等优势,可一次组装成型,具备整体吊运的基本条件。立柱式台模体系的应用更为灵活,不会受到顶板结构的影响,构造较为精简,相较于其他模板而言,组装更为便捷,施工企业在使用立柱式台模时,还可达到工业化模板施工的效果。
        实际操作中,立柱式台模精简了工艺流程,具备便捷化施工的基本特性,模板可周转次数也明显超出普通模板。此类模板的面积较大,加之整体强度良好,不会产生大量接缝且避免了脱模问题,因此,以此类模板为基础展开浇筑施工更具可行性,所得结构的整体观感更好。在使用过程中,立柱式台模将承受来自于上部的荷载,经由立柱结构进一步传递至楼面,整体受力状况良好。结束台模安装后,需通过千斤顶灵活调整标高。混凝土浇筑结束且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借助千斤顶设备顶住台模,随之撤除垫块以及模板,在上述基础上将台模推开并使其精准就位于楼外侧临时平台上,借助吊车设备将其吊装至后续施工区域,以便重复使用。
        总之,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主体结构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好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要不断优化技术,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质量,从而为整体工程提供质量和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震宇.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监督要点[J].中国住宅设施,2020(02)
        [2]荣晋钢.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20(05):
        [3]顾林杰,唐志瑞.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