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单”在班本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以大班《大型玩具寻宝记》为例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曹彬彬
[导读] 本文尝试针对本园班本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工具单”为载体,将“预热式工具单”
        【摘要】本文尝试针对本园班本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工具单”为载体,将“预热式工具单”、“探究式工具单”和“评价式工具单”三种功能性工具单用于班本课程的建构中,以大班《大型玩具寻宝记》为例,阐述“工具单”在班本课程中的具体设计与应用,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   工具单    班本课程    深度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内容拼凑,忽视幼儿主体
        在班本课程的设计中,许多老师会从“教师本位”出发思考问题、预设班本课程,结合教师经验随意组合课程内容,为了班本而班本,导致课程内容以拼凑为主,忽视幼儿兴趣,脱离幼儿经验。
2.过程探究较少,缺乏深度学习
        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中,课程发展过程缺乏幼儿从中可以发现自己力量的机会,导致幼儿主动参与观察学习的兴趣无法被激发,无法深入探究问题,失去深度学习的支架。
3.课程评价单一,缺少多元反馈
        在班本课程评价中,主要以幼儿和教师在班本课程生发中的所思所想所悟为主,没有从幼儿在班本课程过程中的小目标达成、总体表现量化评分等方面评价班本课程实施的意义,也没有根据课程开展的前后期将幼儿的前后行为变化进行对比评价,缺少经验的梳理。
        基于此,我们以大班班本课程《大型玩具寻宝记》为例,以“工具单”为载体,通过“预热式工具单”、“探究式工具单”和“评价式工具单”三种功能性工具单的使用,从基于幼儿兴趣发现学习契机,到助推幼儿深入探究再到评价幼儿学习过程,三维一体促进幼儿的多元整合发展。
        二、工具单的设计
        基于儿童,围绕班本课程内容、实施、评价三个维度,设计“预热式”、“探究式”、“评价式”三大工具单板块,在此基础上再细化具体工具单,帮助教师聚焦问题,有效推动班本课程的深度发展。具体见表一:
表一:工具单设计表
 
       
        三、实践过程
        以“工具单”为载体,基于班本课程发展的前中后阶段的需要,及工具单功能进行整体架构使用,开启班本课程的发展之旅。

    (一)预热式工具单——架构主题内容
1.“以画解需”——绘画单识别幼儿兴趣。
        绘画是大班幼儿表达内心想法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更多地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我们在班级内设置了“畅想吧”,让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物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以绘画单的方式进行分析解读。开学初期我们发现,幼儿的绘画大多与学校新置的大型玩具有关(见表二):


 


    捕捉幼儿兴趣点:大型玩具
分析:大多数是绘画都是大型玩具说明幼儿对大型玩具有着非常强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他们可以根据大型玩具不同外形特征设计相应游戏。
    思考与措施
    思考:幼儿对大型玩具非常的感兴趣还能根据玩具外形产生联想,能否根据这个点推进生成班本课程。
措施:可以依托孩子对大型玩具的兴趣,让幼儿根据大型玩具畅想游戏内容,展开一段“大型玩具之旅”……
        我们将幼儿的畅想张贴在墙面上,让幼儿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最佳,最后“森林寻宝”主题获得了孩子们的青睐。
2.“以查供需”——调查单初探幼儿经验。
        在确定“森林寻宝”主题后,我们设置了调查表,以幼儿绘画家长文字辅助表达的方式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森林寻宝,初探幼儿的已有经验。(详见图一)
       
       
       
       
       
       
       
       
                                    图一:调查单                                 
        经验分析:通过调查单发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玩寻宝的游戏,也会通过综艺等视频了解寻宝的多种形式和途径,他们对寻宝游戏的兴趣很高,想设计的游戏形式多种多样。
3.“以察促择”——计划单预设主题内容。
        幼儿对寻宝主题有很多的想法,但是用什么方式把他们的想法表现出来呢?于是我们为幼儿设计了绿色的课程计划单,通过对幼儿计划单的统计和筛选,决定课程的发展。(见表三)












    分析:幼儿的计划单中大多数都是关于几个人去寻宝、要带的材料工具、什么是宝藏,怎么玩宝藏游戏等等。
措施:我们将幼儿的计划单进行了罗列统计,选出了幼儿最关注的三个话题计划整个班本课程的行进内容。
    计划单
    1.寻宝人员的选择安排
2.宝藏的选择
3.寻宝的方式
        通过对幼儿计划单的解读,我们清晰地发现幼儿对于“森林寻宝”主题课程有着非常多的想法,于是我们尝试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具体策划,班本课程朝着幼儿的计划发展。
        (二)探究式工具单——推动主题发展
1.撬动问题支点。
        随着班本课程的深入,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帮幼儿进行罗列和梳理,以此关键问题单和生成问题单的出现成为了撬动问题支点的杠杆。
        (1)搜索关键问题单。
        关注关键性问题是班本课程发展具有关联性的保障。在“森林寻宝”主题课程开展前,我们设计了粉色的关键问题单,旨在搜罗幼儿在班本课程发展中的疑惑,帮助解惑,保障游戏的顺利开展。(见表四)

通过问题单梳理捕捉本班幼儿在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丰富了课程内容。
(2)增设生成留白单。   
        关注生成问题是推动幼儿深入探究、推动课程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帮助幼儿记录课程推进中产生的问题并将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归总,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条状的留白单可贴于关键问题单的下方。
2.挖掘有效资源。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大型玩具寻宝记》班本课程中,向家长、教师、幼儿园三方发出请求,通过家园互动征集资料为班本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招募单——三方支援
        在确立班本课程主题后设计了招募单,将需要的材料与资源写入招募单中并张贴在班级门口,等待家长和老师们的响应。招募后,家长和老师积极参与其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
        (2)材料单——调试选择
        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媒介,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蓝色的材料单,让幼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以√和×的方式表明材料的适宜性,为他人提供经验支持(见图二)。                          
    教师通过材料调试单,发现了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材料选择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不同的调试。从改变材料到多种材料组合,引发了幼儿更多的想象,使活动不断深入。
3.整合拓展经验。
        因为幼儿不同时间点的兴趣点、探究点、方法等的不同,教师根据幼儿在交流探索中的个性化表现,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幼儿整合经验,调整活动内容,持续呼应幼儿兴趣。
        (1)实施单回顾故事历程。
        班本课程进行过程中,由于新的兴趣点的生成、探究方法的改变等原因,又会生成许多新内容。因此我们提供了黄色的实施单,让幼儿将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活动内容体现在实施单上(见表五)。
    

    明明看着一样的路程为什么我们组和他们组到达的时间差那么多?    孩子们对路线的距离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将活动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测量路线”的环节。
……    ……    ……
        实施单的投放,教师能及时跟踪课程进程,在幼儿产生新的兴趣点时对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
        (2)对比单梳理经验获得。
        为了让幼儿梳理班本课程实施后获得的新经验,我们在墙面上设置了空白的“对比单”,通过将前期的“计划单”与后期的“实施单”进行对比,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深化对新经验的认识(见表六)。
                                                表六:对比单
 
        1.在确定什么是宝藏后,面对宝藏的来源幼儿发展思维尝试用了多种方式,最后结合我们的园本特色纸艺坊中的买卖经验解决问题,学会了经验迁移。
2.到达时间的大差距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推动了测量活动的产生,巩固了幼儿的测量能力。
3.讲述成功经验,为他人提供已有经验支持。
       
        (三)评价式工具单——明晰主题成效
         我们尝试设计从不同维度出发的评价工具单,借多元评价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
1.过程性评价。
(1)幼儿绘画评价单
        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从自身出发,用幼儿绘画教师辅助记录的方式对自己或同伴的活动过程进行了评价。(见表七)

        幼儿通过绘画记录回想自己的行为表现,肯定自己优秀之处,找出不足之处,能激发幼儿对班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2)教师学习故事单
        教师通过学习故事的方式记录幼儿在班本课程中的表现,较直观地分析幼儿参与的状态、兴趣和能力发展,以便下一次游戏进行调整。(见表八)

        及时记录、识别、回应幼儿活动过程,基于儿童把握、调整班本课程的发展方向和活动内容。
2.诊断性评价。
        根据幼儿在班本课程中的兴趣、参与、坚持、沟通、责任等方面出发,我们尝试设计了具体的量化评价单对幼儿在班本课程中的表现进行了评价。(见表九)
表九:教师诊断评价单

        量化评价单的使用具体形象、操作性强,多角度互评能帮助幼儿了解活动中自我表现,弥补不足,提升活动质量,增长社会认知。
        四、实施成效
(一)幼儿层面——回归本真
1.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整个班本课程行进中,教师能跟着幼儿的兴趣想法走,在此基础上调整策略,增强了幼儿对课程的主动性,幼儿非常乐意去探究发现、寻找解决问题。
2.促进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幼儿能够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事物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探究过程中能用数字、符号等记录,探究能力大大提升。
3.发展了幼儿的游戏品质。
        当遇到困难时幼儿能主动出击,出主意想方法并坚持不放弃,还学会面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协商与沟通,共同合作完成挑战。幼儿的勇敢、坚持、合作等良好游戏品质有所展现。
        (二)教师层面——放手研思
1. 尝试放手,凸显幼儿主体。
        教师要做到真正放手,在班本课程中要学会观察,学会开始等待。只有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才能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关注和引导幼儿,从而帮助幼儿发展。
        2. 不断研思,提升专业能力。
        在当前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围绕“工具单”班本课程的园本研修,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共同在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为今后班本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反思调整
        工具单的优化问题。我园工具单的使用虽确保了班本课程的生发,但多且杂,为了确保孩子们班本课程的延续性和深度探究性,如何优化简化、发挥最大效益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麻春艳  《浅谈如何制作有效教学工具单》,小学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