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9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7期   作者:宋志慧
[导读] 认识狂犬病的特点及危害,了解目前养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认识狂犬病的特点及危害,了解目前养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狂犬病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置伤口、接种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以及控制动物传染源等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有效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狂犬病;预防;控制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宠物成为了一种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被宠物狗猫致伤的人数逐年增多,成为了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或“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狂犬病的易感动物包括犬科、猫科、蝙蝠及鼬獾等野生动物,人类感染多数是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食肉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狂犬病病毒侵入机体后病毒沿着末梢神经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发病。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一到三个月,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特效治疗药物,一旦发病,几乎百分之百死亡,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属于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因此狂犬病的预防极为重要。  
        一、暴露后规范处置,免疫预防
        当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时,应尽快到具有资质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处置。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动的清水或碱性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15至20分钟,然后用75%的酒精或碘伏对伤口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以尽可能减少伤口内的病毒数量。第二,用无菌纱布吸收伤口周围残留的肥皂水,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伤口周围大部分的狂犬病病毒,阻止病毒扩散进入神经系统。第三,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根据暴露的程度分为Ⅰ级暴露、Ⅱ级暴露和Ⅲ级暴露。Ⅰ级暴露是指接触或喂养动物、完整的皮肤粘膜被舔。Ⅰ级暴露不需处理。Ⅱ级暴露是指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Ⅱ级暴露后应立即处理伤口,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Ⅱ级暴露于头面部、颈部等接近中枢系统或者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要按照Ⅲ级暴露处置。Ⅲ级暴露是指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粘膜被污染,或者暴露于蝙蝠。(有报道因吸入蝙蝠群居洞穴中含狂犬病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发病者)。Ⅲ级暴露后首先应立即处理伤口,然后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全部伤口周围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的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时应当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群。如果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时,剩余免疫球蛋白应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的背部肌肉群。如果暴露部位位于下肢时,剩余的被动免疫制剂应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的大腿外侧肌肉群。然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接种于暴露部位对侧的上臂三角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联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养犬户盲目养犬,城市里养犬是纯属喜好,农村大多数是为看家护院,缺乏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了解,认为自己养的犬,只要不发生狂犬病,就不会携带狂犬病病毒,也没有按程序对犬只进行狂犬病预防接种,对被自己的犬只咬伤抓伤后,未及时正确处理,容易导致狂犬病的发生。某一年我辖区内发生了一起人感染狂犬病病例,就是因为被自己养的犬抓伤后,防疫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处理伤口,也没有接种狂犬病疫苗,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据统计,发生狂犬病的患者绝大部分是暴露后未及时处理伤口,并且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由此可见,暴露后规范处置,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所起的积极作用。充分说明疫苗对预防传染病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大部分养犬者缺乏科学管理的意识,携带宠物随便进出公共场所、公园、广场和公共绿地内,犬排泄物随处可见,还有部分城区养犬者将犬只在公共的楼道里散养,吃喝拉撒,严重影响了同楼的邻居的生活质量,更有部分人对病犬及不喜欢的犬只随意丢弃,农村养犬主要为看家,对于犬只的幼崽随处遗弃,造成流浪犬成群结队,经常在垃圾箱周围及路边觅食,有时会主动攻击行人及儿童,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
        各级疾控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公安、农业农村部门密切协作、各负其责,对犬、猫等严格管理、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及登记备案工作,建立犬只免疫档案,提倡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外出溜犬时一定要用犬绳牵引,最好为犬只佩戴嘴套,不得放任犬只自行出门。不得携带犬只进入学校、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无主犬、流浪犬及时采取收容措施。对感染狂犬病的犬、猫等动物应立即捕杀,对尸体采取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全方位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加强狂犬病对社会公共安全危害的宣传,提高广大养犬者的防病意识。提倡不养宠物,尤其是有儿童的家庭,因为儿童接触犬只暴露后语言表达不清,存在安全隐患。教育群众狂犬病可防不可治,一旦被狂犬或者可疑犬猫等抓伤、咬伤等尽快到有资质的医院接受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以降低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暴露前免疫
        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如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涉及狂犬病病人人管理的医护人员、兽医及经常接触动物的农学院学生等高危人群。
        综上所述,狂犬病暴露后根据暴露分级,规范处置伤口,及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或使用狂犬病被动制剂;以及采取积极的管理控制动物传染源等防控措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