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板带过拉矫机的缺陷分析与对策 张献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张献
[导读] 摘要:结合现场实际,在分析镀锌机组拉矫机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优化辊系、调整喷嘴、控制装配间隙等措施,改善了拉矫工作辊的工作条件,减少了镀锌板的缺陷。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冷轧厂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结合现场实际,在分析镀锌机组拉矫机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采取优化辊系、调整喷嘴、控制装配间隙等措施,改善了拉矫工作辊的工作条件,减少了镀锌板的缺陷。
        关键词:拉矫机;缺陷;改善
        拉伸弯曲矫直技术是带钢在张力的作用下通过相互交错的辊子,使带钢产生塑性延伸(并释放板材内应力)[1],从而消除带钢在冷轧时产生的波浪、翘曲、侧弯及潜在的不良板型缺陷。本文针对河钢唐钢一冷三号热镀锌线拉矫机在使用过程中带钢产生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对提高镀锌板表面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1镀锌板生产工艺及通过拉矫机后产生的缺陷类型
        镀锌板生产采用美钢联镀锌法,主要生产线由意大利DNL公司设计,具体工艺分段为入口段、工艺处理段、轧机段、出口段,镀后处理工序包括光整、拉矫、钝化3道工序,主要包括单机架四辊光整机、拉矫机、带钢干燥机和高精度四辊涂机。
        在生产过程中,镀锌板通过拉矫机后产生的缺陷类型主要为拉矫辊印和划伤。由拉矫机造成镀后缺陷只能依靠更换拉矫辊箱来处理,增加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2镀锌板通过拉矫机产生缺陷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2.1拉矫辊印
        拉矫辊印在带钢表面主要表现为连续的窄条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辊印逐渐加重。
 
        图1  局部放大后连续窄条纹缺陷
        2.1.1拉矫辊印形成的原因
        拉矫辊箱的支撑辊是采用分段支撑的形式,工作辊和中间辊受带钢的反作用力,在支撑辊上施加载荷,随着生产的进行,支撑辊与中间辊之间产生摩擦,且由于光整冲洗不干净,导致锌粉、锌渣的带入[2],会使支撑辊表面磨损加剧,逐渐将支撑辊印传递到工作辊上,形成连续的窄条状支撑辊印,该辊印很快便在带钢表面上体现出来。
        2.1.2减少拉矫辊印的改善措施
        1、采取中间辊与工作辊镀铬的措施,提高中间辊与工作辊的辊面硬度,增强其抗摩擦的强度。
        2、增大支撑辊的倒角,支撑辊辊面边部倒角尺寸宽度15mm,与辊面平面圆弧过渡,并更换表面状态不好的支撑辊,辊面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缺陷(如麻点、凹坑、锈蚀、磨削走刀纹、色差)。
        3、在光整过程中采取高压冲洗的方式,减少板面的锌粉、锌渣带入拉矫机。
        2.2划伤
        划伤是影响镀锌板带质量的主要缺陷,它不但影响了热镀锌产品的外观,还会降低热镀锌产品的耐腐蚀性。
 
        图2  镀锌板表面划伤缺陷
        2.2.1划伤形成的原因
        划伤主要是由于拉矫辊轴头断裂和拉矫辊轴头抱死引起的。拉矫辊箱各个辊子中间施加载荷作用,两端采用轴头进行支撑和定位,在实际生产中,工作辊表面磨损,且中间位置磨损严重,导致工作辊弯曲,进而在轴头处轴承位置产生附加扭矩,另外由于装配精度不高,导致工作辊与中间辊之间存在间隙、支撑辊与中间辊之间存在间隙,这都导致工作辊轴头存在周期性弯矩。
        工作辊轴头在使用生产中持续受力,且辊面修复后重复使用,逐渐不能满足生产强度的需要,轴头处开裂,导致板带表面划伤。
        在生产中湿拉矫时喷嘴容易阻塞,从而导致各辊发热,使轴端轴承润滑油流失,润滑能力下降,摩擦力及扭矩增大,最终发生轴头与轴承之间抱死,导致板带表面划伤。
        2.2.2减少划伤的改善措施
        1、每次拉矫辊辊面修复回来,检查轴头尺寸,达到图纸要求,轴头连接处做着色探伤,有裂纹的禁止使用。
        2、提高辊箱的装配精度,将原设计要求的各辊间隙0.5mm提高到0.3mm,减小各辊在拉矫过程中的变形量。
        3、禁止在干拉矫状态下使用,并适当增加喷嘴流量,减少喷嘴阻塞的概率,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控,发现喷嘴阻塞及时更换。
        3结论
        在镀锌生产线上,被加工的带钢通过拉矫机的过程中会出现拉矫辊印和划伤,通过分析并结合生产应用,采取提高拉矫辊辊面硬度,增大支撑辊倒角,保证光整高压冲洗效果,对拉矫辊轴头进行着色探伤,提高辊箱装配精度,避免干拉矫状态等措施,可基本消除带钢通过拉矫机后的拉矫辊印和划伤。
        参考文献:
        [1]符可惠.拉弯矫直机张力辊的设计计算[J].有色金属加工,2007,36(4):49-50.
        [2]朱久发.热镀锌板镀层表面缺陷及其消除措施[J].武钢技术,2009,47(6):47-50.
        [3]彭其春,田俊,尹会芳,等.冷轧板表面线状缺陷成因分析与探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32(1):15.
        [4]韩跃.钢板表面划痕轧制过程中演变规律的研究[D].沈阳:辽宁科技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