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姜力力
[导读] 摘要: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依据地方政府推出相关政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企业导师入校授课,依托实训基地,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手段,校企共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从实习生走向职业技能丰富职业人的过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壮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培育新型职业技能人才。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依据地方政府推出相关政策,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企业导师入校授课,依托实训基地,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手段,校企共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从实习生走向职业技能丰富职业人的过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壮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社会培育新型职业技能人才。
        本课题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级教改项目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应用性,职业技能
        前言:
        在“产学研融合教学模式”施行前,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互动,企业仅仅在学生的毕业实习阶段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此时人才培养已基本成型,可塑性较小。为此,我们将高校独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依托现有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计划联合搭建平台、联合课程建设、联合工程实践指导,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形成稳定持久的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
        1 制定完整的企业培训方案
        认知教学与专项技术教学相互结合,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注重理论课程与专项技术教学企业的有机结合,如依托中铁四局、中建八局、齐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建筑设计院责任有限公司等基地,结合“测量学”、“土木工程施工”、“ 房屋建筑学”和“工程建设监理”等校内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并完成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
        工程实践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通识课程、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在企业认知教学和专项技术教学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土木工程施工和管理系统的能力,由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以授课、参与实际维护管理工作、参与实际施工过程等形式完成企业工程实践教学。通过参与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整体工程思维的能力。
        2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和实践教学活动
        2.1 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通过“两进、一培、一参与”制度(进企业、进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课题)的考核,获得“双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教师的资格,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开展多种类、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企业高管、工程师及技术骨干担任外聘教师。通过和建筑类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吸引了一大批企业高管、工程师及技术骨干担任卓越班学生的校外导师,为学生上课、做报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训、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行这种“双导师”制度,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了平台,又极大的丰富了专业师资结构,为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以及工作打好基础。
        2.2 与工程实践接轨的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宽、专、交”的特点,通过先进的课积体系和培养模式实现。前期实施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的整合培养,强化宽厚基础和实验实践培养,后期强化学科与专业培养,加强工程训练与实习实验实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机会,设置少而精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有充分的自由选择余地修读专业课程,较好地解决了“宽"与“专”的关系。在各类实践创新教育项目中,学生也有充分的选择参与机会。改进各教学环节的教育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自主修读合适的课程,再结合各种特色教学班,有足够的空间自主选择毕业通道,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2.3 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条件
        学生在大学期间校内培养阶段以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为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中强化数理化基础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工程训练,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实验)教学资源方面,科技园一园和科技园二园拥有黑龙江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校内导师以及企业导师。导师们与相关学生共同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直接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培养与工程训练,学生在校内导师的团队中进行实习实践训练以及在企业导师的企业中实习与学位论文工作,成为实习实践与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2.4 构建土木工程专业面向产学研融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设计工程实践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通过对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并参考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建立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结合企业学习阶段,与企业共同制定“产学研融合培养的工程实践方案”,以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与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工程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掌握企业的先进设备,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卓越的新世纪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3 建立一个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融合的考核与评估平台
        建立一个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融合的考核与评估平台,考核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各环节的工作表现,对于在企业中完成设计或论文的学生将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指导并进行考核,利用考核结果对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验证和总结,通过信息的反馈进一步对该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考核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建立一种适应该培 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下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及退出机制,以推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利用反馈机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案、工程实践方案和考评方案进行优化。通过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针对目前推行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职业资格制度,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逐步明确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在学习中可以更有目的性的展开学习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多方位的卓越工程师。
        4 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模式可推广的价值
        通过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践,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成功实施产学研融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一步就是要转变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从而在产学研融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 下对原有的教育体 系作出重大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 期人才培养的需求。
        强调了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环节都应该将重点放在人才为首的理念,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教有创新和改革的目标上,把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职业发展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现出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每和积极的创新追求精神。
        有利于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是为了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特殊需求,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应用型工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结构特点,应在产学研融合的指导下,建立以多层次与多元化、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为人才教育培养的准则,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及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进一步对实验、实训及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实践、实验、实训及完善的考核与评估平台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建立高水平的工程质量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吕升义.临沂大学学报. 2013(05)
        [2]大众化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析[J].许青云.价值工程.2013(24)
        [3]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J].许青云.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