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新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特点及效果优化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李璇
[导读] 摘要:园林工程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手段将自然要素更好地整合并利用,其功能和价值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技术手段,故而施工人员就要研究新材料、设计新思路、创造新工艺,如此才能不断地推动城市园林建设,营造出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身份证号:41070219880331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园林工程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手段将自然要素更好地整合并利用,其功能和价值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技术手段,故而施工人员就要研究新材料、设计新思路、创造新工艺,如此才能不断地推动城市园林建设,营造出更加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技术;园林工程;应用;效果优化
        1园林施工新技术应具备的主要特点
        1.1发挥地理元素的优势特征
        组成园林建设的基本元素众多,而我国地理范围大、物种类型多,所以新技术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各种可利用的地理资源,开展因地制宜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如利用山石的艺术性摆放、土方的科学性挖掘、植被的综合性利用、流水的生动化设计等,以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搭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1.2符合当地的自然规律
        气候、光照、温度、风力等自然条件都是具有一定地域特点的,所以园林施工技术需要顺应自然规律,保证其基本组成要素及施工工艺技术可以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融为一体。如树木移植,就需要特别考虑生态条件对于树木生存成长的影响,并做好长久的设计规划,从而确保植物可以健康的成长,保障园林工程的施工效果。
        2园林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2.1遇水膨胀止水胶材料的使用技术
        材料是新技术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膨胀止水胶可以较为便捷且快速地对漏水缝隙进行填补,故而被广泛用于各行业中。在园林工程中,遇水膨胀止水胶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渗漏问题。这种止水胶是一种无定型的膏体,一般封存于便于手持的外壳内。施工人员需将其挤入接缝区域,借助其自有的紧密特性和变形能力填满缝隙。当有水流经过接缝时,就可以发挥出止水胶的橡胶弹性和体积膨胀功能,避免水流侵蚀产生的负面影响。
        2.2城市用水回收技术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当前较热门的社会发展项目,而园林工程的建设又与当地水资源的活动情况息息相关。如果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施工技术,将会扩大水资源回收的影响范围,提高城市用水的社会价值。在现代城市的生产生活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水,所以园林工程新技术要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首先,施工技术应用要结合城市水资源的区域规划,对城市用水的引入设计出合理的流经路线;其次,在过滤系统和回收装置方面,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多级过滤装置可供选择,通过技术应用要保证经过清洁后的污水能够满足园林日常清洁、流水景观、植被灌溉等不同需求,回收装置也同样有多种类型,如通过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智能控制回收系统,并可将回收装置与灌溉系统等其他园林工程要素相结合,最终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园林工程。
        2.3自然雨水回收技术
        加强雨水收集、雨水滞留、利用雨水资源是园林新技术的主要课题.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施工技术研究,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执行雨水回收策略。如通过园林人工湖泊和蓄水池的建立,有效吸引附近的雨水资源,并联合灌溉系统实现对园林日常工作的帮助;利用树木植物的栽种和多级排水结构形成有效的自然生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利用植物对雨水的阻挡和吸收,减少雨水资源的浪费和对地表的污染。新技术可结合多项雨水收集利用,实现吸引、吸收、过滤、蓄水、使用等系统功能,促进园林工程的生态性发展。
        2.4园林灌溉技术
        当前,微灌技术、智能灌溉系统等节水灌溉方式成为新技术的主要工作项目,微灌技术参考喷灌和滴灌的工作方法,通过树立在园林中的小型喷头,控制每次灌溉的用水流量,这既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均匀缓慢地使园林中的绿色植物收集到生长所需的资源,而智能灌溉系统更是结合先进的物联网、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无人化的科学感知和智能控制,此项技术可严格控制灌溉的时间和用水量,促进了节水灌溉的科学化发展。


        2.5园林边坡防护技术
        边坡是园林工程常见的施工内容,自然流水产生的堤岸边坡和人工景观堆砌的边坡都是新技术应用的对象。通常,边坡防护技术可从专业工程和生态角度考虑。首先,从工程领域进行分析,施工人员要收集边坡附近的水源、岩体等自然条件,以此完成对边坡高度和角度的设计,并结合工程力学的计算,适当增强边坡自有的坚固稳定性能以及采用额外支护工作进行防护。其次,从生态绿化方面考虑,作为园林的一部分,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提供的抓地力实现对边坡的稳定控制,如此,就需要考虑植物根系的性能状态、边坡的土壤和岩层条件以及降水和流水的作用等因素,适当改良边坡土壤与植物共同形成较为牢固的整体,满足边坡稳固及园林的绿化要求。
        2.6 园林道路铺设
        园林道路是整个园林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铺地作业的过程中,可高效应用真空吸水工艺,从而充分发挥出脱水作用的优势价值,降低水灰比,且优化路面的物理性能,缩短保养时限,避免出现混凝土干缩或温差开裂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成本。另外,在生态嵌草或铺设砖体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确保真空吸水工艺与其它相关工艺的协调应用,以此强化铺地施工质量。
        3园林施工新技术效果优化
        3.1优化现有园林资源配置
        创新园林施工工艺充分体现科学合理性,优化现有自然配置,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以此增大资源综合利用率,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价值,推进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如在种植草坪的过程中,如果草坪的种植面积满足实际需求,可适当的缩减草坪覆盖面积,并替换成高大的乔灌木或花卉。在行车道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一方面,扩张绿化覆盖面积,另一方面,可缓解驾驶疲劳。针对园区内的高层建筑来说,可在其外围结构覆盖爬藤类植物,实现垂直绿化,良好的美化装饰作用。此外,在园林灌溉时,尽可能采取滴灌或喷灌工艺,避免粗放式的灌溉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消耗,继而控制灌溉成本,保证植被的均匀灌溉。
        3.2深化对各类创新工艺的认知
        应用园林施工工艺的过程中,一线施工技术人员需深化对各类创新工艺的认知,准确掌控园林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其中,园林植被主要是指各类生长习性存在显著差异的自然植物,在植物群落搭配种植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准确掌控各类植被的生长习性与规律,保证群落的合理更替与搭配的多元化。除此之外,在应用创新园林工艺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山石堆砌的仿真性与安全性,又需注重整体美感的营设,为受众带来别样体验
        3.3技术应用的优化
        园林工程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政治形态、文化底蕴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施工技术应用应考虑园林工程的综合社会价值,使其尽量符合当地社会系统的发展观,满足园林功能需求、整体风格、状态特点、使用寿命等要求,提升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价值内涵。
        3.4施工技术应符合园林行业的发展规律
        园林施工需要园林设计、城市规划、道路施工、土方基建等不同行业共同参与,而这些行业都有其基本的发展规律。新技术的应用应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避免技术不符合相关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破坏基建的稳定性,影响道路的安全性等。工作人员要结合工作经验,强调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以此为园林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4结语
        新技术是改良当前园林工程性能,推动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需要通过更加全面和科学的研究设计,创新创造出更科学的技术方案,并最终促进园林工程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慧玉.园林工程中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7(24):191.
        [2]章利明.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7(4):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