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给排水系统作为绿色建筑中的关键环节,其运行性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因此,就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确保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以此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绿色建筑的施工水平,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建筑的需求不再只是要求其具备舒适性和安全性,而是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追求节能减排的效果。而建筑行业作为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行业,只有不断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的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因此,就应做好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节水设计,确保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保护,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以此才能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环保、高效以及健康的居住使用空间。本文就针对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主要就是指:在开展工程施工活动时,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能源、土地、水资源以及原材料等有关资源的浪费,确保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此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应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建筑行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应通过采取更先进和更科学的施工技术,来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还应做好工艺设计的优化工作,采用更环保的施工材料,更先进的施工技术,并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以此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第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不仅会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减少废气、废物等的排放,避免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第三,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施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环保的居住使用空间。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不能过度的注重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而是应结合人们的居住需求,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的居住环境,确保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第四,实现环保、经济性能的有效统一【2】。
二、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应用
给排水系统作为绿色建筑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合理的利用给排水技术,就能有效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以此就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就应将给排水技术高效的运用到绿色建筑中,确保提升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下面,就针对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中水回用技术
中水回用技术的使用,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的用水需求,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水量,有效的降低了废水的排放量,以此就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保护。而通过使用中水回用技术,还能减少废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以此也就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度。而有些施工单位在使用中水回用技术时,只考虑了其的应用成本问题,而忽视了其的应用性能,导致中水回用技术得不到合理的应用。因此,为了充分的发挥出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性能,还应对中水回用技术做必要的简化处理,通过采用臭氯消毒技术、臭氧-活性碳处理以及膜处理等技术来对水资源做处理。其中,中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处理以及膜处理三种方法。
其中,物理化学法主要就是运用气浮结合的过滤技术来实现对水资源的处理,确保降低水资源中的污染物质。而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借助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吸附作用,来降解处理水资源中的污染物质。而膜处理法的运用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滤膜,来有效的处理废水,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净化。因此,为了确保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设计时,就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的施工成本,来选择更科学和有效的处理工艺。而在具体运用中水回用技术时,应确保水资源的质量达标,并且具备较强的可适用性【3】。
(二)、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作为一种污染较轻的自然资源,其提供了较多的水资源。由于雨水中存在着较少的有机物,且具有较低的含钙量,故只需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将雨水转换为相应的可应用的水资源,确保为工业的发展以日常居住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较废水不同的是:雨水具有更高的应用性能。因此,为了实现对雨水的最大化利用,就可在建筑中设置分散性的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以此就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此外,在设计绿色建筑时,还可以采用节水式的景观设计方法,以此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的美观性,而且还能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而对于景观的设计,应从环保性能出发,设置必要的循环系统,确保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此就能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对于水资源中的藻类,为了避免其过量繁殖,还应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方式,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保障水质的清澈和无毒。在绿色建筑中,还可以采用透水式的地面,确保有效的增强地面的透水力,以此就能方便收集更多的雨水。当采用雨水井截污、弃流等措施之后,还应将其放置在蓄水设施中,这样经过雨水处理中心的无毒处理之后,就能将水资源输送到各个集中运用点【1】。
(三)、室内节水技术
随着人们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单纯的采用雨水利用技术还无法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因此,有关部门就应大力推动节水器具的使用,确保达到节水与节能的目的。而为了增强节水器使用的普及性,不应只是在小区等居住类建筑中使用,还应将其推荐到其他建筑中,尤其是以冲厕和洗浴为主的水资源浪费量较大的建筑,这样就能保障了水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此外,在使用节水器具时,还应避免其出现跑、冒、滴、漏等问题,确保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其中,常见的节水型器具主要有:水龙头、洗衣机、淋浴器以及自感应冲洗设施等多种。而为了实现对其的合理运用,还可做好设计优化工作,确保减少无用的耗水量,以此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节水器的应用价值。此外,还应做好供水分区的合理设计工作,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4】。
结论
将给排水技术高效的运用到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对于充分的发挥出给排水技术的应用性能,提高绿色建筑的施工水平以及有效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绿色建筑,进而将中水回用技术、雨水利用技术以及室内节水技术三种技术高效的运用到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中,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以此就能给人们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和环保的居住应用空间,确保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参考文献:
[1]孙世利.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35-36.
[2]梁松.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0):80.
[3]王莉梅.现代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8(04):52-53.
[4]徐巧.绿色建筑给排水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