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一般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历史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以及世界的各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时期我国以及世界的发展状况,也是接受我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的熏陶,所以历史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初中教育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还要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爱国情怀和家国主义精神是重点需要培养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里,就需要老师将家国情怀有效的渗透到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家国情怀;有效渗透
初中的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有效的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和对于历史的探究,也是培养学生们的人文关怀和学生们的价值观念,能够关注现实意义问题。而家国情怀更是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是历史课程核心的关键和精神基石。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能够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帮助学生们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更高效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见识阅历及实践能力,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指对国和对家庭的情怀,而爱国是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老师能够有效的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是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起爱国精神,并通过各个历史事件的教学与分析,就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爱国主义情怀,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道德品质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生通过对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课程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梳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读史明智,不论是在哪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家情怀的教育都是必要的,帮助学生更深的融入历史的情境当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怀,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着积极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国家情怀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同学们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些都是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核心的问题,这对学生德智体美水平的提高,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辅助德育教育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国家情怀教育的有效措施
1.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
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初中的历史教育与家国情怀的教育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家国情怀的渗透,对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家国情怀教育渗透下去,就必须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并从历史课本上的知识里总结出家国情怀的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们感受其中所蕴含强烈的爱国热情,这对于家国情怀的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学习初三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摇篮时,学生们会发现教材里出现了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等古埃及文明的标志,并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延伸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比如长城、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这些都代表着我国古代的繁荣文化。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们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
2.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效地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
首先,老师就必须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才能看到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可以看出世界大战虽然对世界各国的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但同时也促进了科技上的重大进步,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军事等方面都增强了一大步,在战争背后的民族意识也厚绪勃发,迅速形成,促进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快速重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各国的影响都是深刻的,也只有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增强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们可以在同学们学习过教材后写一篇读后感,以加深学生们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可以对其产生的感悟与目前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对学生们家国情怀的教育进行加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历史教育阶段,老师通过对我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初步了解我国及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民族意识,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以及我们的民族力量。也正因如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对于家国情怀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教育意义,所以需要老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分析典型的历史案例及事件,来引导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家国情怀,以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陈龙.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家长(上旬刊),2019,(12):118,120.
[2]王有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J].新课程·下旬,2019,(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