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设备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高分子材料,大大提高了航空设备的科技水平,但同时也深受其所产生的静电的影响。在产品的维修中,如若没有做好静电防护工作,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重者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关键词:航空电子设备维修;静电;危害;防护措施研究
引言
不同材料接触并产生摩擦后会导致材料中电子重新分布,产生电荷,使物体带上静电。静电放电会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加速电子元件老化,严重影响航空安全。静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就给静电的防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作为航空电子设备的维护人员,应当明确静电产生的机理和危害,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静电防护对策,及时消除静电的破坏影响,保障航空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而维护航空安全。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今后开展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作时,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静电防护措施,在完成检修任务、及时消除电子设备故障的同时,减少静电的产生。
1概述
静电就是静止的电荷,其产生是由于电子在外力的作用下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受外界电场的影响而产生的极化现象。两种不同物质的摩擦、撞击是产生静电的关键条件。静电的产生可能在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其大小取决于撞击和摩擦的程度。而飞机的静电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灰尘、冰雨及空气从航空器金属表面流过。
(2)航空器在加油、抛光、滑行、喷漆、擦拭、清洁、除漆、铆接等工作时。
(3)工作人员在地毯上行走。
2民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过程中静电产生的机理
两种不一样的物质彼此摩擦或者是撞击,便给静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任意的两种相对运动的表面或者是物质表面的接触点间,均有机会导致摩擦静电。摩擦静电可能是形成于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静电形成的大小则是由物质间的摩擦或者是撞击程度所决定的,形成静电的速率则是跟温度相关。航空设备大多数是使用金属或者一些阻电率相对偏低的原材料制造的,特别是在维修过程中,摩擦、流动以及飞沫等各种运动是不可避免的,这便在客观上为静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整体而言,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静电形成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维修过程中彼此摩擦进而形成静电。维修人员作为维修的主体,在维修之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衣物的摩擦、人与维修工具或者是电子设备之间的摩擦,静电便由此产生。另外,在航空器上面实施加油、喷漆、清洁以及擦拭等工作都有可能形成大量的静电。第二,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工具导致的静电。在这方面仪器不仅本身就已经可能带有静电,同时还可以让其他设备的金属部件表面也带有静电。第三,航空设备自身所积聚到的静电。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与空气进行摩擦、在降落过程中则会与地面进行摩擦,在摩擦中形成一些静电。这样的静电如果在空中不能实现充分释放,将会继续积聚至机身,或者是传送至有关的构成部件中。
2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中静电的防护措施
2.1正确维护使用静电放电刷
放电刷指的也就是静电放电刷,其主要作用在于放掉飞机上面的静电。一旦雷击发生以后,放电刷常常会出现损坏,这些是由放电刷的形状所决定的,在机翼或者是操纵面后面的尖锐元件常常会成为雷击的出口。
放电刷出现的损伤一般包括了物理损伤以及内部损伤两类。物理损伤指的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放电刷本体上的一些物理损伤,例如扭曲等。内部损伤指的是内部结构出现的损坏,而致使的电阻值出现变化,如此的损伤常规下需要利用兆欧表测量放电刷尖端以及放电刷底座当中的电阻以进行确认。
2.2正确张贴静电防护标记
部分电子设备维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形成强烈的静电防护意识。可以在电子设备表面张贴静电防护标记。这样就可以提醒维修人员,在进行电子设备检修时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行为,尽量减少摩擦、接触产生静电。需要注意的是,静电防护标记必须正确张贴,通常张贴在那些精密程度较高、可更换或易于维修的电子元件上,例如设备架、金属航线可换件盒以及印刷电路板等。除此之外,像一些直接用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也需要在顶盖户背面贴上静电防护标记。维护人员在拆卸这些电子设备时,也可以提前做好保护措施,以减少静电产生。
2.3创建完善的静电防护管理体系
目前,在维修航空电子产品时,进行静电防护的管理依据较多,并且内容较为复杂和繁琐,没有固定的管理体系,以至于在执行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中进行静电防护,可以多借鉴一些外国的先进经验,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管理思想,然后根据自身设备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国情,从组织、策划、文件、静电防护工作区等管理要素入手,对航空电子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把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静电产生的概率,创建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从而使在进行静电防护工作时可以有据可依。并且,需要把监控环节加入到管理体系中,通过体系内审、监视与测量、管理评审等形式,监督静电防护体系中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静电防护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2.4注重对维修人员进行技能与素质方面的培训
航空电子产品维修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维修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少部分院校设有静电防护类的课程。并且,目前大部分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人员对于静电防护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其对于静电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够,没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以至于航空电子产品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时,没有给予静电防护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挑选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维修工作人员,并且,在正式上岗前,需要对其进行静电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使其具备较强的静电防护意识。此外,还需要维修工作人员对工作流程足够熟练,并且还可以熟练运用维护设备,从而使维修工作人员可以积极主动的在维修中做好静电防护工作。
结语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作中,不可避免会产生静电,当静电积聚到一定量后,瞬时放电会对各类机载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进而增加了飞行安全隐患。维护人员在开展电子设备维护时,一方面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认识静电产生原理和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又要采取综合措施,例如在电子元件表面张贴防静电标识,穿戴防静电工作服等,尽量减少维修过程中产生静电,在完成维护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消除静电影响。
参考文献
[1]郑英兰,付强,李文昌,等.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RS-485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4(11):68-70.
[2]刘义亭,郑圣虎.直九型直升机电气、电子设备防雷击、防静电初探[C].中国航空学会全国直升机年会,2016.
[3]何杨.浅谈轨道交通电子设备维修中的防静电问题[C].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