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建筑的理念,是在可持续发展政策下提出的,符合当前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实践应用,实现自身理念的完善,并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文章从生态建筑理念的具体概念展开分析,对设计中选址规划、选材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实践运用展开探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节能环保
一、生态住宅设计概述
生态住宅设计具体指的是以自然环境为设计基础,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条件对住宅建筑做出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不仅能够实现功能建设方面的要求,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住宅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住宅建筑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各类不可再生材料的有效应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照明、通风和取暖等效果,充分实现建筑工程建设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2.1实用性
住宅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是否科学、合理,不仅从根本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对维系自然生态平衡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展生态住宅设计的过程中,不要要全面提升对资源的有效应用,同时更应该切实保证每一个缓解的设计结果都能够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应切实体现住宅建筑的实用性。在设计之前应当充分地对住宅建筑场地周边的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做出详细地调查和有效分析,充分利用一切可再生能源应用到住宅建筑中,提升建筑工程的通风性、交通便利性以及采光性等等。
2.2循环性
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理念充分融合了美学、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众多学科内涵,充分实现住宅建筑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充分协调为根本目的,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对生态住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设计的循环性,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充分保护和利用,切不可以提升建筑使用功能的目的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和工程设计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提升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
2.3审美性
随着物质生活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住宅建筑方面的设计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从原来单一的住宅功能需求逐步转变为了在审美、空间以及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元素需求,特别是审美元素,应当充分得到重视。如今,众多住宅工程为了实现住宅需求并不重视居民对审美方面的需求,虽然有效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最终设计效果却无法获得居民的认同,这样的设计并不能算是成果的设计。
窗体底端
三、生态建筑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3.1建筑整体规划统筹
首先,从气候环境的角度,不仅控制着施工条件的基本外界因素,也会在建筑完成施工后的具体使用中造成影响,对建筑的采光、通风等条件进行控制。光照条件与自然风是一个地区的特有自然属性,无法进行人为干预,要想开展环保施工必须对这些条件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其自然性特点,减少使用中能源消耗的同时,让舒适度获得本质的提升,必须从规划角度进行处理。
其次,在绿植条件的作用下,为建筑周围的小环境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控制着生态建筑理念中绿植的配比与选用。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下,需选用一定的绿植对建筑进行绿化改造,从而通过植物的作用改善周边小气候环境,并提高楼体的节能化水平。以此,选用当地的原生植物进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整体生命力,使绿化效果更加明显。同时也使得建筑物与周边的环境融合成整体,将环保建筑设计理念贯彻到底。
第三,周边的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着施工方法的重要因素,决定着相关环保性操作的保护手段与施工顺序,从而尽可能的从设计角度出发,控制建设中的污染物水平,使其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2设计中的环保材料
在设计工作中,材料管理中运用生态建筑理念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点,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掉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需要通过更加环保的设计理念进行控制,在尽可能满足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使得建筑材料的消耗更加合理,在资源的利用上也体现出环境保护的理念[1]。在材料的选取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质量水平、运输成本、环保指标,选用当地的材料,使料场与工程现场的距离较为合理方便运输节省成本,并且场地的环境达到自然的平衡,使其融入到整个循环系统中,从选取到废弃,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情况。
第二点,在材料类型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环保性原则,选用更加节能的新型材料,在砖墙、玻璃、降解填充胶等节能材料的使用上,充分发挥出自然能源利用的优势,使建筑体的保温等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3.3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在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构建上,也要充分发挥出生态理念,配合建筑材料的选用,使空间布局更具环保化水平,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式发展[2]。同时,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工作时,可以适当与室外环境相互结合,形成立体的生态化系统,具体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首先,设计师在空间构成上,尽可能的保证室内的通透水平,与外部空间的绿化设计形成整体,实现一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方法,在建筑中被普遍应用,以内庭院和共享大厅为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设可开启式的屋顶。以此可以根据季节变化的需要,在室内空间中利用自然条件实现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的调节,并使建筑自身与外部环境浑然天成,形成统一整体。其次,也可以将室内的景观设置与室外相连接,例如,将绿植以回廊的形式接通到室外,或是将室内喷泉以流水的形式与外部建立联系,形成整体循环系统。第三,在室内的装饰性盆栽、壁画的选择上,可以与室外的额环境条件相互映衬,从细节的角度出发,使得内外的生态设计浑然一体。
3.4建筑设计生态化构建
在建筑的生态化理念设计指导下,应当在布局、保温、通风、采光、植被选择这一系列综合措施上进行控制,使得具体的建筑设计水平形成一个整体而自然的系统,在与外部生态环境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环保化施工、节能化使用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生态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贯彻落实。其中,布局方法要结合整体的规划策略,充分地利用环境条件,在环保材料与室内格局设计上要遵照相关的保温、通风以及采光原理。
以通风设计为例,在建筑的整体构造中,应当从垂直与水平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控制。首先,在垂直面上,应当在建筑体中设置必要的中空通风结构并保持与各个楼层间的有效串联,并且楼顶处构建通风口,且保持高于楼顶的位置,使其能够将自然风合理的引入到建筑体内部,在夏季形成良好的自然风流通,降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使节能环保工作得到切实反的贯彻[3]。其次,在平面的通风上,要综合考虑各个功能性室内设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同时,在室内窗体的设计中,尽可能的通过合理的位置布置与开关方式控制,在室内形成对流空气,强化通风效果并提高安全系数,在应对建筑物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将室内的浓烟尽快的排放出室外,为防火工作做好预备案,在加强合理化设计的同时,使生态理论建设达到最大化标准。
总结
在对住宅建筑开展生态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设计要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充分结合过往的施工经验,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住宅建筑设计的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对住宅建筑结构做出合理优化,以有效提升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实现建筑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马冉;刘俊延.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技术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运用.山西建筑,2019.12
[2]李良琨.基于可持续性的BIM+VR技术在住宅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工程大学,2019.12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