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园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园林工程的绿化工艺和存在意义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保障园林工程更多功能的实现,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规划与施工细节处理技术,加强园林中各类植物的健康生长。鉴于此,本文从当前园林施工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就如何优化园林施工规划以及施工细节处理问题进行了详细探究,旨在加强我国园林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园林施工;规划设计;施工细节;
1园林施工规划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园林规划设计问题
园林工程包含自然生命、风光景色、艺术想象、人工设施、建筑工程等元素,只有实现多元素的和谐合作,才能更好的实现设计规划效果,提高园林工程水平。
当前,园林施工规划过程中需要面对多种影响,要满足较多的个性化需求,如此就对施工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为设计人员专业素养难以实现园林规划的具体要求,对现场踏勘不重视故而就导致设计方案未能达到工程施工的预期目标,难以准确反映园林施工的客观情况,进而致使后续施工陷入混乱。比如在嘉定工业区“一河一路”景观改造工程中,由于前期设计对现状了解的不充分,盲目设计,没有考虑到地上的高压架空线、河边的堆土地形等,导致施工中需要不断变更调整,给整个施工活动带来了麻烦。
1.2园林施工问题
园林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体现于施工操作的流程上,由于不当的操作以及施工管理的欠缺,致使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问题出现的几率增加。园林施工的大多数施工人员均为农民工,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较差,如果施工单位未能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科学选择,并会因为施工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影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并且,园林工程中的部分分项工程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这也对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施工单位的监管部门未能就施工质量进行科学判断,就会埋下工程隐患,如此,不仅会导致后续施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验收,同时还会因为后期返工等问题的出现而拖慢工期,并最终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2 园林工程的施工规划优化
2.1工程信息勘察工作
城市建设规划、现场地理条件、历史因素、植物生长的适应性等都是重要的前期勘察要素,鉴于此,施工人员就应保证勘察工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特别是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内容,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
首先,现场地质条件调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勘察对象,园林工程多是结合室外的自然条件,加以人工修饰而完成施工的,所以对地形、地貌、土壤、水源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地上地下管线、人工设施、周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强,为此,勘察人员就需要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测绘与勘察,以此保证数据的严谨性,并为之后的施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对当地的风俗风貌、业主和周边居民游客也就是实际使用人的需求、意见也都要充分了解。
2.2园林施工方案的设计
园林设计是整体施工项目的基础,其对园林区域规划、施工图纸设计、成本投入控制、技术质量要求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园林施工设计是园林工程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为避免园林设计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就需聘请专业人员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方案的设计。之后,施工单位在此基础上,就设计方案,进行成本的预算、材料选择等工作,以此使工程施工设计更为贴合园林工程的实际要求。同时,根据具体的施工设计,施工单位还应科学的对工程原材料、施工进度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就具体的园林工程施工规划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绿色植物是许多园林工程场景中的主体,植物的移植和播种需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选择易于生存、品种优良的植物物种;
其次,适当提高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不同高度、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植物群落更能够凸显出园林的活力,并且便于规划人员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树木花草的合理搭配,形成错落有致、且观赏性强的生命聚集体;
再次,针对植物的养护需求,设计长远的经济计划和工作计划,保证园林植物以优良的生存状态持续生长;
第四,为整体园林工程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空间,善于利用隔离、渐变等园林设计技巧,对植物、长椅、凉亭、围栏等进行科学设计,以此为人们呈现出多样化多功能的园林工程,充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第五,可将修剪过的矮灌木丛设置于园林的外围,作为空间的保护隔断,也作为可供观赏的园林元素;人工造景或建筑设施则需要配备相应的植物作为衬托,避免人造设施较为突兀,加强园林工程氛围的渲染;
最后,在园林小径两侧搭配自然景物,以使人们可以更好的感受自然植物,加强与园林工程的互动,从而更好的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突出园林工程的核心目的。同时,将人们活动休闲区域与园林自然区域进行分隔,可使用低矮围栏或人工花坛作为阻挡物,避免人的活动对园林环境造成破坏。
3 园林施工细节处理的优化对策
3.1加强土方工程的施工质量
首先,根据勘查结果计算土方量,分别将高差、外皮尺寸、回填土等参数和小品、铺装、道路等场地计算出具体的土方施工数据;其次,清除障碍物、标注施工控制线,用明显的标记或桩体对施工进行指导。在“一河一路”景观实际施工中,花坛回填土方时,预留适当的沉降量,并浇水促进沉降,对塌陷处再进行补充。
3.2科学进行植物搭配
苗木搭配应该按照疏密有致、主次分明、虚实对比、合理搭配的基本原则进行。如在对多种植物进行混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到两种作为主要栽植种类,其他种类植物作为配饰,以避免出现混乱感;在栽植落叶和常绿树的过程中,需结合其特征优势实行合理搭配,做到取长补短,突显整体的空间效果。同时在色彩调配上,也应做到协调统一、错落有序,提升层次感;在栽植灌木类植物时,可以结合地形优势进行合理规划,以突显其轮廓之美。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现场,也需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我们在“一河一路”样板段施工中更据设计种植刚竹,并且密度达16株/m2,由于是片植整个效果看上去过于封闭、感觉上密不透风,影响到了周边居民的视线和通风需求。我们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征得业主、设计的同意,把刚竹改为紫竹,并降低密度,有效解决了矛盾。所以在植物的搭配选择上也要考虑周边环境及人民的需求。
3.3 科学规划植物的栽植顺序
在园林工程中,因为乔木、灌木、草本的生长特点以及层次高矮不同,故而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植物的种植顺序。通常,多依照先乔木,再灌木,最后草皮植物的顺序进行施工。
1)较大较高乔木和部分灌木在根植时,应逐层回填土并夯实,然后使用木桩、竹竿进行支撑保护。如果需要裸根移植,则需在种植穴底用土填成锥形,然后加入优质的表层土,进行夯实。
2)较为低矮的灌木和草皮植被应从场地中心向外围逐圈种植,在台阶或者斜坡上的花坛应先摆放上层植物,再逐层向下完成种植。
3.4园林工程的硬质景观处理
石板路、矮石墙、雕塑、廊架等都属于硬质景观范畴,这些元素与其他自然景物和软质景观共同组成了园林工程。
随着更多硬质材料和技术手段的应用,园林硬质景观在造型、外观和实用性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如外观像树丛的围栏、平整古朴的石板路、小巧别致的喷泉等。硬质景观与其他园林要素的协调配合共同展现了人工造景的艺术美。但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人工硬质景观主要存在裂缝、沉降、泛碱、等质量问题,一些结构较为脆弱松散的石质结构经常会出现部分断裂脱落。造成此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工程的最大经济利益,压缩施工成本,进而选择质量未能达标的材料,对基础处理不当,如此一来,部分硬质景观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故而为更好的加强园林施工的细节处理效果,在日后还应对此问题加强重视。除了质量控制问题,对园路花坛转角生硬等设计细节处理也必须精确处理,才能景观更趋美观。
3.5灯光照明的布设
为使园林工程更好的成为人们放松休憩之所,很多园林施工都会在园区内布设电力灯光系统,通过隐蔽工程进行电线连接,使用不同光强、不同颜色的灯光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感,充分发挥灯光照明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就灯光照明布设的具体要求而言,应主要满足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园林景观对象布设不同类型的灯光照明,街灯应足够亮且持续时间长,地面投光灯应注意射线的位置和长度,花坛的光照则可以选择色彩斑斓的荧光灯或LED灯;
2)根据不同园林区域的实际需要,照明手段应尽量保持灵活,适当突出周围景观元素或自身灯光效果,从而实现灯光布设与景区的和谐。
3.6园林景观小品
建筑小品设计的种类较为繁多,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园林施工规划的要求和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搭配,以强化园林的生态效果,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在建筑小品制作中,应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增强建筑小品的功能性,保证园林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减少问题的产生。
此外,建筑小品是园林施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园林景观设计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要注意建筑小品与园林整体之间的关系,不可为一味追求时尚感,导致其与周边环境存在不协调性、突兀性,进而影响整体布局效果,降低建筑小品的实用价值。
4 结语
总之,园林工程可以为人们在繁忙的城市中寻求到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实现了人们放松心情和陶冶情操的需求,故而为最大程度的发挥园林工程的作用,技术人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利用更专业的施工技术手段,保障规划设计和细节处理质量,推动园林工程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保枝.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细节处理[J].绿色科技,2018(11).
[2]李蒙惠.园林施工规划与施工中细节处理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8).
[3]张俊华.园林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及园林施工新工艺[J].现代园艺,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