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工程项目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还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通过全新施工理念的运用,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稳步运行。但是,在当前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施工隐患,若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会降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限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问题
引言
从装配式建筑的世界范围发展来看,成本低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选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费用要比一般混凝土建筑工程低廉。但是从我国国内装配式建筑的使用情况来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却高于现浇建筑,有的地区甚至高出30%以上。大多数开发商出于短期的成本考量,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地选择装配式。在这样情况下唯有采取措施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最核心的环节是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性的模数及模数协调原则。设计中据此优化各功能模块的尺寸和种类,使建筑部品实现通用性和互换性,保证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在功能、质量、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获得最优的方案,促进建造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外,建筑单位还应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吊装和拼接工作,从而将预制构件放到施工现场的指定位置上,钻出孔洞对接预留的插筋,通过灌浆浇筑操作,实现预制构件的整体拼接,使其形成一个完成的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整体建设强度,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有效地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成本,减少材料的使用,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建筑整体的综合性能。
2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的现状
在建筑行业运行及发展中,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的运行,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作为核心,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能源损耗,推动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现状如下:第一,将该技术运用在房屋建筑中,可以使用轻钢构架代替传统的钢筋制作及绑扎工艺,通过保温板以及拆面板的使用形成一种先进的装配施工方案,改善传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二,将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运行在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满足行业的经济发展需求。
2.2生产过程存在脱节
装配式建筑比较适合采用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一体化,但在目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存在条块分割,上下贯穿的产业链尚没有形成,造成部品构件生产与建造、设计与生产施工、工程建造与运维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脱节,从而使工程质量性能难以保障、责任难以认定。
2.3施工标准规范不全面
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发现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基础性的施工标准不完善,一些工序的验收处于技术空白状态,导致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无法达到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及工序需求。在当前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规范性,应该尽快编制相应的施工规范,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的安全性、可靠性。
2.4有待完善技术体系
当前,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探索的和实践应用,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技术体系,成熟的、易推广的还相对较少。目前迫切需要成熟可靠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作为各地试点项目的可供参考依据。
3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应用
3.1PC、PCF技术
在叠合楼板预制板中应用PCF技术手段,可以通过支模现浇的方式进行处理。该技术在电梯井、内部剪力墙中也广泛应用。通过PC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窗框、装饰、保温以及墙板等预制问题,也可以有效处理全预制结构的安装以及制作问题。利用此种该技术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解决传统建筑结构中的窗框渗漏水的问题与不足。综合外墙模板技术手段,通过PCF技术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了传统建筑结构在外部建立模板以及脚手架的问题,还能满足外墙混凝土承受荷载能力以及刚度的需求。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精准计算各种因素,合理控制结构误差问题,合理应用抗震设计,减少计算失误造成的损失。在进行现浇剪力墙施工以及叠合楼板制作中要综合浇筑使用量等参数信息。
3.2灌浆技术
在进行灌浆操作时,工地上要求必须现场制作灌浆料,通常用的是搅拌机器,在使用时,先把水泥等需要的材料搅拌物,填入80%的水,然后开始搅拌,稍进行静置,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别的灌浆相关的具体操作了。灌浆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最好在其开始凝固的前15min内全部用完,用多少,拌多少,不要多拌,也不能少拌,对构件的表面需要通过洒水来达到润湿和降温的目的,这样便于施工。在温度较低,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必须得暂停施工。在灌浆结束后的四个小时内,不能让构建受到震动,避免出现缝隙。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在浇筑之前,提前在底部浇筑减石子水泥砂浆,以此来达到减缓混凝土石子,防止漏浆的目的。每次浇筑的时间要有所控制,要低于混凝土初凝的时间,不然就会有缝隙,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在进行浇筑时,要注意不要碰到钢筋和模板等,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整理,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达到标准的水平。
3.3新型NPC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
通过对新型NPC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的分析,主要通过机械化的生产形成结构体系,从而形成机械化的生产形势。利用NPC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房屋施工的时间,提高工程效率。该种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房屋建筑工程中,NPC技术可以降低噪音,减少对施工环境的污染,满足建筑工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第二,如果房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纵向,应该使用全预制混凝土的技术形式,有效突出混凝土建筑的整体性能,满足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第三,NPC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可以加强对行业的监督及管理,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降低工程的项目成本,改善以往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行业的稳步发展。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是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并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目前,是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最重要的方式。具有减少施工污染、节约能源、提升劳动生产率等优点,我国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技术改造在建筑业也在进行着,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徐合东.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39.
[2]霍建梅.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J].江西建材,2019(01):9-10.
[3]王坤册,张朝弼,史宪莹.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学技术创新,2019(03):126-127.
[4]蔡洁,周清忘.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认识[J].科技风,2019(01):120-121.
[5]张伟锋,赖鸿达,宋苗苗,严振豪,林洋艺,许天鸿,游学敏.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8,25(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