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杨双
[导读]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明事理、掌握技术、懂得知识,从而谋求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明事理、掌握技术、懂得知识,从而谋求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教育更倾向于知识理论的传授,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技能,从学校毕业之后很难迅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这样既导致学生就业难,也导致企业招人难。而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育人模式,真正做到“毕业即就业”。本文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企业参与专业调整,企业参与课程改革,校企共建教师队伍,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做好顶岗实习七个方面就校企合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共建 育人 顶岗实习
        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是应对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而采取的一种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渐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也进入了研究领域。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信息,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适合社会需求,获得社会认可,使学校得到大量发展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壮大学校的声誉;而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企业需要的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大规模,从而获得更多利益。学校和企业合作,能够使学校和企业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学校可以从企业获得设备,企业可以借助学校培养人才,实现了技术的互补,同时节约了学校和企业的成本。具体如下: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所谓长效机制,就是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学校的积极性,这里面包括利益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甚至包括情感在里面。长效机制,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企业最大的利益是用人,所以笔者觉得应成立“订单班”、“冠名班”,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企业积极性,真正实现共同育人。当然,国家也会通过经济杠杆等政策来调节,这是一种根本政策。只有充分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才能形成长效机制。至于是校企合作理事会还是职校联盟只是一种合作的平台或合作的形式。
        二、专业调整必须企业参与
        职业教育不能关上门来办,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就必须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了解需求。当然,专业设置还要有前瞻性,不能一窝蜂乱上。以我们学校而言,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数过多,造成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就业不对口,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多去了电子厂。于是学校果断调整,分流到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学校就业质量和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当然这是学校充分调研当地产业得出的结果。因为齐河正在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专业;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需求十分强烈。这样,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应运而生,学生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企业参与专业调整,就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实施方案的修订,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上有发言权。
        三、课程改革必须企业参与
        开门办职教,课堂也是关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改革都要有职业性和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都要耐心听取企业意见,做到岗位标准对接教学标准。


        四、校企共建教师队伍
        作为学校,对操作性能的课程完全可以请企业的教师或能工巧匠讲授并实践,传授真正的实践技能,并带动学校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要敢于把学校教师送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论,要善于把企业人才引到学校从事教学和指导工作。这样走出去、请进来,才能真正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我校过去10年把教师送到企业实践,学校倡导提高待遇并给予差旅补助,教师动手技能提升较快,先后涌现了多位山东省青年技能教师,德州市首席技师和多位专业名师,有了企业经历,老师上起实践课来才能得心应手。
        五、共同培养学生,协同育人
        学生是学校的,同时也是企业的,所以,校企应该协同育人。可以采取校内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形式,共同培养学生,企业平时也可以走进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制度和技能教育,实现共同育人。我校与山东远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坤河旅游公司合作,企业定期走进学校授课,同时把专业的文化制度和生产工艺技术应用到学校中。毕业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免去了试用期。
        六、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我们认为,学校设备一般是落后于企业的。如何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场地和学生学校提供,设备和技术企业提供,从而资源互补、利益共赢,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与良性运行能力,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如何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笔者认为企业要舍得投资,规范管理,真正注重实效。
        七、做好顶岗实习
        实习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校企合作不能回避实习环节。现在的,对实习不适应,适应能力差,往往不稳定,这需要一是学校要加强实习前教育,二是企业要多投入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实习单位不可以重使用轻培养,不能仅仅把顶岗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不能保证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
        顶岗实习要做好学生心理调试。要让他们明白,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很高的,而企业对实习学生是用标准要求的,所以必须有这个心理预期,才能达到企业的适应期。对于实习报酬,也不能要求太高。实习指导教师要得力,要教育好学生摆好自己的位置,确定好自己的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学会用企业的员工标准思考问题要求自己。
        顶岗实习要完善管理体系,学校必须有顶岗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等制度和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顶岗实习工作程序,明确顶岗实习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并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保证学校学生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这样顶岗实习才能实现规范管理、过程管理和有序完成。
        顶岗实习的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要经常与实习学生进行谈心交流關注其实习、生活和思想指导,教育学生注意顶岗实习的要求,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时传达学校要求,并认真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协助完成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总结。
        总之,加强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只要找到双方的利益点,还是能够实现合作的。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利益出发,大胆探索,努力做好校企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努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