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类林业工程应运而生,为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巴林左旗气候较干旱,年均降水量为380mm左右,且存在很大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点,年均蒸发量1800mm左右,因而当地林业工程中较关键的技术即为抗旱造林技术。现结合当地造林实际情况,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以及相关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1导言
干旱是北方广大区域的气候特点,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准确、全面、系统地应用和实施抗旱造林技术尤为重要。要根据林业工程的设计意图、规划思想和建设理念,结合造林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运用好抗旱造林技术,有效化解制约林业工程建设中干旱天气和区域的负面影响,提升抗旱造林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依靠技术、体系、机制等综合力量和资源,高质量、高速度建设好林业精品工程,为林企建设、环境发展、林区生态重构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2当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2.1林业工程抗旱树种选择方面
林业工程所处区域因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多样,外加土壤结构特点有所差异,导致地区经纬度不同,进行林业造林时也要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植被类型。从宏观角度,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要在树种选择及种植上考虑如下2点:一是树种与当地环境的适配性;二是能够最大化发挥树种的抗旱特性。抗旱造林技术中选择的种植树种要突出抗旱的目的性,在确定树种时要全面分析论证。但从当前情况看,能够真正行之有效地落实林业工程抗旱树种选择的实践案例数量占比较少,抗旱造林技术在应用中呈现出泛化及盲目化趋势。
2.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实际操作方面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加大了基于林业工程的重视,林业工程实践趋于增多,相应的林业工程抗旱技术也有显著进步。但反映到林业工程种植数据方面,抗旱造林技术实际操作仍不乐观,抗旱造林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工作较为专业,需紧密结合当地情况,严格遵循抗旱造林的操作步骤进行,如在工序衔接上出现问题,容易降低树种成活率;另一方面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实施需要做好工作监督,但受制于当地对抗旱造林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以及过于重视抗旱造林技术的短期效果等因素,抗旱造林技术开展实施及实际操作仍存在一定阻力。
2.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模式及管理方面
林业工程理念及实践最早源于国外,结合我国林业工程,需要考虑到我国地理特性的特殊性,确保林业工程与开展实施地区自然环境保持契合一致。而从实际看,我国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通常简单沿用国外技术形式,导致实际应用时存在误差,反映出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模式及管理上还有待提升改进。
3林业工程不同类型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能表现
3.1阔叶类树种
阔叶类树种抗旱性存在一定差异,杨树、榆树、旱柳、山杏、沙棘、白柠条等树种抗旱性强,可大面积种植。
3.2针叶类树种
针叶类树种应用于林业工程中,可以凭借其整体耐旱能力强的特点,适应更为干旱的林业工程区域。如油松、樟树、柏树等。西部干旱少雨地区,可以增加针叶类树种种植比重。
3.3灌木树种类
灌木树种类植物在适应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在一些沙漠地带,可多选此类树种。如杨树、榆树、旱柳、山杏、沙棘、白柠条连翘、山杏、柽柳等。
4解决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问题的措施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改善施工环境
抗旱造林施工单位可以事先对施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一系列调整与改善。例如有关单位可以派出地质勘测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通过收集当地土壤的酸碱度、沙化程度和养分含量等具体数据,充分调整与改造土壤条件,使经过改造的土壤符合具体的种植要求,不断促进抗旱造林工程的开展。此外,抗旱造林单位还应该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抗旱造林单位利用覆膜技术保护水资源,有关单位可以将保护膜覆盖在地表,减少土地与光照的接触面积,最大程度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使树木获得更多的水资源,加速树木的成活。另一方面,有关单位还可以采用保水剂技术吸收水分,将零散的水分集中起来,灌溉种植好的树木,保证树木健康生长,促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进步。
4.2提升种植树种选择水平,选择适宜的树种
抗旱造林施工单位在树种的选择方面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经济性原则。在选择抗旱造林树种时,不要选择名贵树种,因为选择名贵树种既不利于降低抗旱造林工作的生产成本,也不利于树木植被的后期维护。其次,适应性原则。选择树种时,要选择在本地区有过种植经验且效果显著的树种,将这种树种作为首选。如果没有这种树种,就要选择一些适应性比较强,很容易存活的树种,保证所选树种可以快速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有效提升树木的存活率,不断推进抗旱造林工作。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对不同树种的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考察,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收集相关的种植数据与存活信息,为之后的抗旱造林工作提供参考,增加抗旱造林的经验,推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改革升级[2]。
4.3提升一线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抗旱造林施工单位应该不断提升造林人员的选拔标准,严格考核一线造林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其专业素质与纪律水平可以满足实际的抗旱工程的需要。通过规范的操作与熟练的技术减少失误,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抗旱造林单位还需要建立健全种植活动日常监督制度,对一线造林人员的专业态度与素质进行专门监督。针对不达标的一线造林工作者,施工单位应该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单位的标准。对于已经达到既定标准的一线施工人员,抗旱造林单位要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其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抗旱造林单位还应该积极检查造林成果,保证抗旱工程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不断推进抗旱造林工作,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结语
在气候较干旱的地区实施造林,运用抗旱造林技术并结合其他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对现有的植被品种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其抗旱能力以及抗逆能力,对尽快恢复多年来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此外,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不仅涉及林业知识,还可以与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结合起来,确保各项造林数据更可靠、更丰富。总之,抗旱造林技术涉及的相关措施并不仅局限于几种,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抗旱造林技术的配套措施也要及时跟上,以为我国干旱地区的造林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磊.浅谈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36):147-148.
[2]仲冰.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31):127-128.
[3]姜青红.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20):76.
[4]徐司原.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8(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