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电三违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3期   作者:斯国禹
[导读] 分析近年来煤矿事故产生的根源,绝大多数系煤矿职工违章作业
摘要:分析近年来煤矿事故产生的根源,绝大多数系煤矿职工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这“三违”酿成。“三违”是煤矿生产安全中的隐形杀手,“三违”不反,事故难免。本人结合在煤矿的生产经验,现对几种常见的机电专业的“三违”陋习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予以剖析,以期引起管理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机电;三违;现状;分析
        安全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安全严管态势的持续深入,重特大事故已得到有效防控,但零星事故仍时有发生,在零星事故中,机电类型事故占比高达70%,深入查找事故背后的原因,三违问题依然是机电事故多发的主要问题。
        1 机电专业三违现状
        机电从业人员的素质基础薄弱。当前,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落后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标准之间的矛盾,上升为日益提高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和较低的职工基本素质之间的矛盾。通过劳务工招聘,大批的农民变成了矿工,学历素质、技能水平、思想认识、安全生产经验不足。根据潘二矿2015年1月份人员统计信息来看,文盲99人,小学文化349人,初中文化4375人,高中文化746人,本科以上33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达到81.73%。这些人大部分从事在机电辅助的各个岗位。通过各类事故、三违行为的统计发现,事故的责任者大多是学历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工作年限不长的新手。
        普遍对三违认识不足。在自主自觉素质提升行不通的时候,反三违倒逼成了提升职工素质、规范职工操作行为的唯一途径。仅2017年下半年来看,顾桥矿严重重伤事故、潘二矿“10.26”死亡事故等事故,无不说明,职工操作行为没有根本好转,三违行为屡禁不止,只有把三违行为从思想上、行动上根除了,安全的形势才有可能好转。三违行为无轻重,野蛮违章作业会出事故,看似微不足道的不系帽带、不配保险绳、不戴防护镜同样会酿成惨剧。
        2 存在的问题
        2.1思想不统一
        领导层看到了三违的危害性。中层管理人员一部分能够认识到位,认为有的三违性质并不严重,可反可不反,迫于指标还不能不反,过程中还有些畏难;一部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尤其是班队长出身的科级管理人员,还存在“反三违阻碍生产,不三违就没有办法生产”的错误认识,有的认为反三违是为难工人,在搞形式,作用不大。班队长对反三违的认识普遍不到位,经常出现的三违班队长顶包、班队长现场三违不制止、各类事故中班队长的行为。中层管理人员、班队长对反三违认识的不到位,是三违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职工对反三违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认为就是安监员、管理人员为了完成指标找事的,很少有人能够对三违的危害有发自内心的清醒认识。
        2.2 标准不统一
        “一切皆有可能被认定为三违行为”是当前反三违的乱象之一。如没有填写检修记录、检修人没有签名,就可以是A类三违。同时,对三违标准缺少解释说明,如“坐在在用的轨道上休息”,究竟“在用的”怎么解释,是正在行车经过的?或是只要铺设好的轨道都算?等等诸如此类。
        3 解决措施
        3.1进一步增强职工对反三违工作的认同感
        只有职工关心、真心接受的东西,才能得到自觉的拥护和落实。利益始终是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反三违这个“马前炮”阻止了可能发生的危害,职工眼中看不到阻止了的可能发生的危害,反而认为“莫须有的危害”损失了眼前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让人难以接受并从心里产生抵制。职工的短视问题要靠教育来引导,让正确的思想在职工心中占领高地。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直以来,企业、职工都重视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基本的法律法规教育。在对三违造成的事故查处时,单纯地依据内部问责规定进行罚款、待岗处理,没有引入民事、刑事追责程序,责任人没有受到民事、刑事追责,变相地降低了处罚处理标准,为他人违章造成的伤害事故提供了保护屏障。
        强化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用身边真实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充分发挥视频音像等可视化手段作用,通过目见、耳闻等更直观的方式宣贯事故案例,把事故本身的惨烈、事故家属的惨痛、事故善后的惨然,用直观的手段、真挚的感情向职工讲述。可适当邀请事故责任人进行交流,现身谈事故前后个人、家庭生活的变化及感受。可发动职工谈体会,讨论,如果他是伤亡者本人,他的家人朋友是什么感受;如果伤亡者是他的亲戚朋友,他自己会是什么感受。事故教育必须引起共鸣,否则就起不到警示作用。
        分类做好三违人员的教育处理。四类三违人员要分类进行教育处理。一是自主安全管理意识主动的,加强三违标准的宣传教育,鼓励安全自主管理;二是安全意识较强,“响鼓不用重锤敲”的,简单的提醒谈话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是安全管理不自觉,好图懒省事的,要加强教育并严格管理督促才能起到效果;四是“狗改不了吃屎”,好冒险蛮干,毫无安全意识,教育严管无效的三违常客,必须进行岗位调整。
        3.2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三违查处标准
        三违标准的不科学导致职工内心的抵触。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操作管理规范、煤矿三大规程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制定三违标准的主要依据,标准制定必须坚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理念,突出生产实际的过程现场安全管理,兼顾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监督管理等。各类事故教训、防范措施是来源于实践的三违标准的重要补充,重点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行为界定。
        高度关注轻微、细节的违章操作。反三违需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通过纠正小毛病来逐步规范职工的操作习惯。事故一再说明: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在被轻视的或遗漏的细节操作上,如系帽带、戴防护镜、不戴保险绳……微不足道的行为常常酿成惨剧,但职工认不上账。
        3.3 建立完善反三违执行机制
        标准再好,没有高素质的执行队伍和科学合理的执行程序,酒也容易酿成醋。打造高素质的反三违队伍。具备反三违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尤其是机电专业性强,对反三违队伍素质要求更高。能够坚定不移的执行三违标准,有较强的原则性、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反三违过程中能够抵制各种诱惑,纯正干净,自觉破除人性的腐习陋习。具备较强的担当精神,敢于较真,不屈服于组织的威权。
        正视基层班队、科区长在反三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把“阻力”转变成“主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最清楚现场情况、职工行为的是班队长,科区长次之。必须加强班队、科区长队伍素质建设,不反三违就是失职,强化班队、科区长反三违的底线、红线、生命线教育,加大尤其是班队长安全失职的处理处罚力度,着力增强班队、科区长安全自主管理意识和三违不除的危机意识,提升班队、科区长反三违的主动性。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找反三违过程中的执行问题,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执行程序,让真正的三违行为暴露出来,让真正的三违人员受到教育。反三违是“逮人”而不是“交人”。反三违必须融入生产过程,实事求是反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区分客观存在和主观意愿,破解安全和生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生产。要从机制上确保执行过程的公平公正。
        畅通三违申诉渠道,加大滥反三违处理力度。三违指标和工资、处罚挂钩,提升了反三违的主动性,也造就了一些冤假错案,职工敢怒不敢言,逼急了才去申诉,矛盾是压住了,但不利于反三违的持续深入推进。要鼓励职工三违申诉,畅通三违申诉渠道、加大滥反三违的处理处罚,杜绝滥反三违行为、凑指标行为,提升反三违的真实性,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