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以其快速、便捷、廉价、安全等特点,被广大乘客所接受,地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是地铁独特的空间封闭、人流密集、疏散困难也给地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且在近年来,在诸多公共场所发生公共安全事件,给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地铁安全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解决快速进站与严格安检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安检队伍庞大难于管理与严格安检之间的矛盾,在安全和便捷的权衡下,需要我们对地铁安检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和优化,科学合理的做好地铁安全检查工作,为广大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关键词:快速进站;严格安检;探索和优化
一、天津地铁安检发展历程
自2014年9月8日起,天津地铁启动1、2、3、9号线12座车站27个安检点位首批试点车站的安全检查工作,2014年12月10日正式开启路网除营口道、天津站车站外其余车站的安全检查工作,2015年2月1日,天津地铁路网安检工作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
在安检发展初期,地铁每点位标准配置为10人,按照“三班两运转”的班次模式,平均每点位仅为3-4人/班次,点位配置标准较低。同时人员薪酬较低,在扣除人员保险、企业利润、运营成本后,基层员工收入较低,限制了安检人员素质提升。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2019年6月起,地铁安检每点位标准改为不低于5人/班次,人员薪酬也一定程度提升。
二、安检队伍现状分析
2.1年龄偏小、社会经验差
通过校招的方式找进来的安检员多数在18-22岁,此类人员均涉世不深,社会经验较少,面对车站数以万计的乘客,常欠缺处事经验。
2.2专业素质不高
大部分安检员在进入安检公司前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对安检理论、服务技巧、应急处置生疏,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2.3福利待遇低
安检企业为节约成本,在个人福利待遇上相对苛刻,员工人均住宿面积偏小(不足3平方米)、伙食较差、个人基本工资低,企业栓心留人机制差。
2.4 上进心不高
安检员多以实习、过渡为主,尤其是学校定招学生主要为实习过渡,工作超过1年以上的平均不超过30%,导致员工上进心普遍不足。
2.5储备人员较低
由于多方面原因,安检员流失率较高,但是安检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储备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员工出现超劳现象。
三、安检队伍管理矛盾分析
相比初期,安检服务现状较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考虑地铁安检点位数量多、分布散、标准高、人员杂的特点,仍旧存在以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安检工作的有序开展:
3.1安检人员人数众多与车站属地现场管理的矛盾
安检人员数量与安检点位设置、车站客流大小、车站等级有直接关系,普通车站按照“三班两运转”、“5人/点位”、“至少2个安检点”进行配置,至少有30名安检人员,客流较大车站、三站一场核心车站、出入口较多车站人数更多,以营口道站为例,6个安检点位、三班两运转、10人/点位,车站共需管理180名安检人员。通常情况下车站只设置4名值班站长,日常工作中需要负责管理当班员工、劳务派遣员工、站台保安、物业以及其他进场人员,管理幅度较大,给车站精准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3.2安检人员业务参差不齐与安检高标准之间的矛盾
由于地铁安检的特性,安检员普遍上岗前准备时间较短,仅仅是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考核后,直接上岗。部分手检员由于未能经过长期的肌肉记忆训练,无法按照标准严格对乘客重点部位进行检查;部分值机员,由于无经验积累,无法对培训的违禁品图形进行深化拓展,不能识别相似违禁品;部分前传员、后传员由于未能经过长期的实战演练,不能正确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导致无法满足安检高标准。
3.3安检人员流动性更替率高与队伍稳定之间的矛盾
安检员收入偏低、工作强度相对较大,队伍流动性、更替率较高,往往会影响队伍稳定,进而引发以下几方面问题影响安检质量:
A)业务培训不系统、不统一
人员流动性高,补充分散,安检企业为满足岗位配置要求,需高频率开业务技能培训,不能形成专业、系统的培训计划,从而导致培训质量差,培训效果不明显。
B)应急联动演练次数少、熟练差
应急联动需要各岗配合,无缝对接,由于人员更替率高,在演练实习中不能充分锻炼各岗位间的磨合,关键环节缺失,从而导致演练效果差,应急联动性能低。
C)队伍不稳定、矛盾多
安检队伍普遍年龄小、社会经验少,人员流失率高、更替率高,在队伍中经常会有新人出现,队伍容易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队伍不稳定、内部不团结,工作打折扣。
3.4安检人员储备率不足与安检流失率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总结日常经验,在春节元旦、暑假等重大节点后,安检员流失较大,安检企业储备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在流失后出现一定的空窗期,员工在空窗期加班、连班严重,出现较大程度的超劳现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流失率进一步上升。
四、解决方法及措施
4.1加速构建安检队伍制度管理体系
按照制度化、体系化的管理思路,对照国家、地方层面出台的安检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要求安检企业规范《安检人员入/离职管理制度》、《安检人员储备管理办法》,要求主管部门规范《部门安检管理办法》、《安检督查管理制度》等制度,双管齐下,进一步规范安检人员入离职、安检队伍储备、安检操作规范、安检日常管理、安检督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体系化管理办法。
4.2优化安检招录培训方式
加强订单定点学校合作,推进安检业务校园化,在学校加强安检业务培训,这只门槛指标,确保在源头招聘到素质硬、作风硬的兵。
在进入安检企业后,应加强入司教育、入职考核培训,严把入门关,同时要不断完善《安检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安检员业务技能、应急处突等内容重温。同时结合日益壮大的安检队伍,应当职业化安检培训,设置专业培训取证机构,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形成专业的安检培训取证模式,进一步规范安检管理。
4.3深化安检队伍管理模式
面对安检队伍问题“两低两高”,即满编率低、持证率低和流动性高、更替率高。从监督把控、人文关怀、机制调整、职业规划四个角度针对性制定管理措施:
A)监督把控层面:严把安检单位人员准入,形成人员报备审查机制;固化人员上岗,固定每日上岗人员。
B)机制调整层面,将安检干部纳入管理部门管理序列,安检中队长、班长分别对接站区长、值班站长。
C)人文关怀层面,要求安检单位分别成立职工工会,保障安检人员各项权益。
D)职业规划层面,考虑打通优秀安检员的晋升转正通道,深入研究优秀安检人员转岗的选拔晋升渠道。
4.4强化属地部门管理模式
A)强化合同预警,完善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压实合同预警,对安检队伍配置、安检人员储备、安检完成质量、安检日常监管等加强日常监管,做好合同预警,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
B)强化对接管理,严抓管理队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模式,加强站区负责人和安检负责人的对接管理,对安检管理干部进行深入管理,通过评比、激励等手段,提升管理效能。
C)强化属地责任,优化现场管理。结合安检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明确属地管理职责及具体管理流程,规范现场管理要点,进一步优化管理效能。
五、结语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安检安保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安检人员资源也将变得愈发紧缺,安检队伍的管理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在研究队伍管理的同时亦应当多措并举,深入研究智能化安检设备设施应用,推进反恐安检社会认知,提升安检管理效能,进一步实现地铁安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张建飞. 兰州市轨道交通安保安检工作实践与思考,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1:81-85.
[2]雷方舟. 天津地铁安检现状及可行性提升分析,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7,192-194.
[3]刘飞. 机场安检安全管理提升策略.科技资讯,2018,14:92-94.
[4]刘豪. 我国地铁安检现状及对策研究.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