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作者:许梦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生受认知能力的制约和思维习惯以直观感受为主,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本文作者从教学经验出发,结合一定的教学理论从立足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现代科技、构建课堂视听情景以及开展课堂实践、提升学生情感共鸣等几方面谈谈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实践与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在义务阶段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死板教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而个性化教学因为难度较大,无法在课堂允许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有效阅读教学。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学生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首先要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到教材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启发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堂课时,教师出示学生课余生活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看看照片上的学生都在做些什么?”学生交流:打乒乓球、看电视、上网查资料、学钢琴、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参加歌唱比赛。“多么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呀!今天的口语课我们就来说一说你们你们的暑假生活,比一比谁说的清楚、精彩、有趣。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听了后纷纷低下头去,看到这种情况教师接着引导“我发现大家过了一个暑假,都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不仅长高了,而且变壮了。同学们暑假有哪些有趣或者特别的事情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讨论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我暑假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了”“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我跟爸爸妈妈去北京爬长城了”“我跟妈妈学做饭了”“我暑假练习钢琴了”......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的暑假生活。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来回答,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对表达清晰、态度自然大方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
        二、引入现代科技,构建课堂视听情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不厌其烦一板一眼地讲授汉字、分析文章句子结构和段落大意以及中心思想,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了课堂时间,学生感到无聊乏味,也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普及,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沉闷、单一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视听效果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内容和主题。
        例如,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例,作者寓情于景,把对大自然的热情之情寄托在对风声、流水声、森林声音、动物声的描绘之中。教师在授课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流水、森林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利用视频以动态化形式将“大自然的声音”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动听美妙,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三、开展课堂实践,提升学生情感共鸣
        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也难以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式教学,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开展的教学方式有分角色表演等。所谓角色扮演,即是师生在深入分析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排演节目,以达到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网络和电视等途径或多或少了解这个历史典故,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教师将学生分为编写组、导演组和演员组以及其他小组等。演员组成员分角色扮演诸葛亮、周瑜等人,帮助观众组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通过揣摩这四个历史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理解人物间的烘托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演出结束后,教师补充三国演义中走麦城和挥泪斩马谡等著名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书中选取一个喜欢的角色以“我眼中的…”为题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总之,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营造生动逼真的视听效果,将抽象的课文内容具体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分析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感悟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分角色演出,达到学生和人物形象的合二为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平振杰;戚怀芳.如何促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触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60.
[2]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04):8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