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敖强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作者:敖强
[导读] 本文主要从概念教学着力,从生活教学切入,从故事导入进行突破,旨在营造具有符合学生认知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中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着力,即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概念教学着力,从生活教学切入,从故事导入进行突破,旨在营造具有符合学生认知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关键点集中在提升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上,忽视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知识,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死做题”的现象。为此,教师应注重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创设最为贴近他们学习区域的教学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他们数学学习的精准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一、从概念教学着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众所周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默认性”的学习概念知识,并不注重,从全面地角度,理解概念知识,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死”学概念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转变概念的描述方式,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让学生从客观的实际出发,真正去分析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获得良好的概念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几何空间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转变原有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思维发散性,让学生真正客观地思考数学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质量。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棱锥的知识,并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棱锥的概念,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对原有的概念进行转变,并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下:有一个底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三角形的立体图形,这个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与此同时,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打破原有概念的束缚,或是对两个概念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出其中的不同点!”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联想到化学实验中的明矾,它是由同底面构成的两个四棱锥组成。

虽然这个图形的底面是多边形,而且各个面也是三角形,但是并不是棱锥!”
        二、从生活教学切入,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最为接近学生的生活着力,并在此过程中,构建生活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连接,让学生通过联想生活,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运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诠释生活,从而更好地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提升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联想生活中,与圆和直线位置相对应的生活物品,从而实现由生活情景向知识教学的顺利过渡,让学生真正地明晰地掌握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上课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老奶奶运用刀切西瓜的视频,并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将菜刀想象成直线,将西瓜想象成圆,从而根据切西瓜的场景,抽象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小洛说:“当刀没有接触西瓜时,圆与直线相离;当西瓜与刀接触为一点时,圆和直线相切;当刀切入西瓜内部时,圆与直线相交。”
        三、从导入教学突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课堂导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两点。第一点,导入内容的趣味性。第二点,导入内容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通过以上两点,教师可以在保证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更为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故事教学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开课后,教师对学生说:“在古代,有一位国王打算奖励发明围棋的人。发明围棋的人提出如下的要求,第一个格子中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在以后格子放米的规则为保证后一格格子是前一个格子米粒数的二倍,并放满整个棋盘!而国王爽快地答应了。在一个时辰后,国王大惊失色。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如何运用数学计算的方式,计算整个棋盘的米粒数量?”在教师讲到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顺势调动起来。教师说道:“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全身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而本堂课获得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与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总结和概括,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理旺.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名师在线.2016(12)
        [2]李凤连.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