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发展路径探索 阿芳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2期   作者:阿芳
[导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快速变革的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将在这方面就新时期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进行一些探索。
                                                                             阿芳
                                             (稻城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627750)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快速变革的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将在这方面就新时期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   民族地区   基层群众   文化发展   路径探索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许多地区由于气候、人口、交通等诸多原因,经济发展滞后,县域经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县较多。近年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逐步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经济才刚刚起步。一些偏远农牧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建设滞后。当地农牧民群众能够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十分有限。
        2.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类的报刊、图书、饮食节目较少,农牧区群众读书看报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看电影难,制约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记忆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逐渐失传。
        4.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滞后,缺少有实力的知名文化企业,这与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很不相称。
        5.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人们喜爱的,国内外知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缺乏。基层群文人员队伍建设尤为薄弱。
        6.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时不自觉地忽略掉文化建设,这也给基层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障碍。
        以上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长期存在。有的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制约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工作的稳步运行和健康发展。应引起各级政府和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重点解决。
        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处理好的关系
        1.正确处理地域传承与打造文化品牌的关系。


        地域特色是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的精髓,文化品牌是群众文化向外展示和传播的名片。有效把地域文化品牌建设好,就能很好的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建设第一文化首先要抓文明载体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加快推进民族风情街、民族风情村、民族博物馆以及各乡、镇、村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其次,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建卡,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通过大力挖掘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民间艺术、民间文化,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感的精品文化。命令一批民间文艺大师,加大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这样才能提高基层文化的活力和社会影响力。
        2.正确处理民族文化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在新时代传统的民族群众文化必须要做出改变。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处于低档次阶段,具有鲜明的落后性。要使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就必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开展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其次,广大的群文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到广大的农牧区,到劳动人民群众生活中去提取素材,编撰一批优秀的能反应劳动人民生活,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节目。去鼓舞人、教育人。通过优秀的节目去弘扬改革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弘扬党的脱贫空间政策;弘扬生产和工作中的英雄人物。
        改革出创新,创新出改革。再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的基础上,更加自觉的承担起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使广大农牧区群众或机关干部在良好的社会风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团结友爱,更加诚实守信,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3.正确处理阵地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A.突出阵地建设:群众文化建设重点当然是广大的农牧区群众。我们党立足点和发展点都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巨大的。所以在阵地建设中应积极把握好群众这个阵地主线,积极开展一些高质量的文化建设活动,创作开发一批优秀的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这些文化,从而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乡、村文化站现有的文化设施已经满足不了广大农牧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乡村网络信息建设,数字化远程教育相关设施的建设。
        B.突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所以要想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就一定要做好文化人才的培养,只要有更多的文化人才,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和管理。基层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文化工作者,她们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辅导者、推广者,更是群众文化的建设者。建设一只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就是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把人才培养纳入议事日程,加大群文工作者的培养力度,不断发现新人,增强后备力量来实现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当前民族地区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匮乏,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民族地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文化人才,重视文化人才的氛围。采取走出去学习,请进来交流培训的办法留住人、用好人,同时要挖掘民间艺人,民间艺人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较强的影响力,对有困难的民间艺人要为她们排忧解难,使她们能安下心来扎根基层。在文化建设中,有关部门要用新时代的精神引导这些民间艺人,做好他们的培训和文化引导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中的影响力,宣传党的政策和时代精神,更好的为广大农牧区群众服务。
        三.结语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性大众文化,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群众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我们的创作导向必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群众中去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化艺术创造。要多渠道发扬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人物、讴歌民族团结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