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和安全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徐琛
[导读] 摘要:自2017年由德国联邦运输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发起的13个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就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其标准化战略以及未来的工作和设计方法。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自2017年由德国联邦运输和数字基础设施部(BMVI)发起的13个试点项目启动以来,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就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其标准化战略以及未来的工作和设计方法。从那时起,BIM技术成为了DB基础设施项目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参与DB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各行业专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如何根据DB的BIM战略制定出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BIM技术;铁路信号;安全系统规划
        引言
        传统的铁路信号工程都是以二维模式开展的,最终的交付成果只能用符号、线条、图标等形式表示,这种图纸标记的模式虽然在图纸上做了详细的标记,但是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尽管技术人员针对这种偏差采取了多种方式避免,诸如运用CAD软件二次开发制图,在图纸上详细标注说明等,但是由于表达形式的模糊性以及数据符号的抽象性等,在图纸交付时难免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导致设计者与施工者、施工者与业主之间思想互不相通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带来不可忽视的麻烦。铁路信号工程中信号设备界限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图纸表达的内容有限,在图纸上虽然能够反映出信号楼的位置,但是信号设备的准确位置不能加以体现,信号设备的限界、限界的实际距离等重要的问题也就无法在设计图纸时加以解决,只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条件加以摸索,这样一来就加大了施工操作的难度,同时减慢了铁路信号工程的施工进度,在必要时,还不得不翻工进行重新设计,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1BIM应用概述
        BIM技术是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管理和优化的方法和工具。BIM的主要作用是使建筑项目各方面的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运维、资产重组的整个过程中无损传递。近年来,BIM技术已在铁路地质、线路、桥梁、隧道、道岔、接触网等工程设计中进行了相关应用。美国国家建筑研究所对BIM的定义:用数字信息来描述现实世界的实体建设项目,并建立相应的工程信息模型,以供全生命周期内各参与方使用。BIM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多源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其三维可视化、协调、模拟、优化等特点均属于相关软件在“辅助设计”方面的功能。虽然“辅助设计”是BIM软件需要具备的重要特征,但其与BIM概念本身并无本质关系。
        2BIM技术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意义
        在铁路信号设备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如果数据管理库的更新时间间隔较长,或者是更新不完全,就会导致有很多实时性的信息没有进入数据库中,这对于整个信号设备而言都是不利于的。在应用进BIM技术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BIM模型,并在当中输入信息描述信息管理体系,让模型可以进行管理,当铁路信号设备在运行的时候,BIM技术也可以在计划、使用等诸多方面应用进去,发挥其作用,从而实现数据管理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从铁路信号的使用上来看,BIM技术也有着很多的优势和好处,BIM技术可以构建出铁路信号模型,在该模型当中,企业上下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知道信号设备具体的运行情况,并且,还可以清楚的看到线路空间的布局,这是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同时,假如将铁路信号设备的相关信息全部输入进BIM系统当中,专门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的看到维护、更换时间。BIM模型会生成一个专门的二维码粘贴在信号设备之上,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维护人员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所负责的信号设备是否安全、是否存在运行异常、是否需要维修等等信息,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不仅如此,当企业在BIM系统当中输入提前优化或者自检命令之后,BIM系统就会在规定的时间范畴之内将维修指令发送给维护工作人员,在数据管理系统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将数据库更新命令发送给工作人员之后,就会对其实施更新,有的时候,BIM系统还会进行自动更新。


        3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和安全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3.1ProSig软件系统
        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ProSig方案,本文先介绍该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该软件系统分为2部分。其中一部分作为“对象提供器”,负责提供专业对象相关的所有数据,以支持各专业的规划工作;另一部分作为“对象收集器”,负责在3D空间中对所有专业对象进行同时且全面的描述,并成为后续系统(财务控制系统、维修系统和运营系统)的数据源。这些跨专业且通用的3D空间(如AutoDeskNavisworks)允许对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进行结构、数量和时间方面的评估。各专业规划人员可以在“对象收集器”中对其所做的规划进行修改和调整。这个基于BIM技术的全面“对象收集器”是铁路网络完整且真实图像的“数字孪生”。从技术和组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大数据项目。为实现将不同系统组件连接起来并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ProSig软件系统还使用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以求在系统组件之间使用单一数据流。
        3.2以原始数据为基础的 BIM 规划
        原始数据的可靠性问题始终是使用BIM技术进行规划的大问题。没有精确地形信息作为基础,铁路设施规划便不能达到准确合理的效果。对于铁路信号和安全系统的规划,精确的轨道位置及相应的线路数据(线路里程、轴线、坡度、超高)是创建有效现状图的前提,而线路设施规划以有效现状图为基础。BIM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此类数据基础的要求,因为所有3D对象必须在虚拟空间中具有准确的位置和足够精确的范围,以便随后对其进行专业整合,从而实现结构评估(如碰撞检测)。因此,创建现状图时,除了优化2D信息源以外,还建议使用准确的3D信息。为此,使用激光扫描仪记录点云是一种可靠且实用的方法。由此形成的规划过程如下:
        (1)利用ProSig软件从3D点云中创建线路位置图,并在必要时确定所有存在对象的位置。
        (2)根据这些信息,在ProSig项目中创建现状图。
        (3)在所需的施工条件下规划线路设施。
        (4)使用LST2BIM将ProSig项目中的对象导出并在3D点云中显示,以便进行规划检查。
        结语
        将BIM技术用于铁路基础设施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不少成果。究竟BIM技术最终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是仅局限于个别解决方案,还是成为包罗万象的行动框架,这取决于德国铁路行业愿意且允许做出多大程度的改变。但无论如何,这种标准化举措都带来了创新的压力,这对传统工程师的工作(如铁路信号和安全技术领域)产生了明显影响。ProSig软件系统在这种改变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目前,DB已经引入了新版本“ProSig7EPU”。与传统的“绘图驱动”版本相比,这种最新版本可以为有针对性的“数据驱动”流程提供更多支持。此外,基于BIM技术的铁路设施规划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为:①使用2个或多个软件系统进行规划;②将这些软件系统集成到综合数据平台(CDE)中;③直接在数字孪生上进行跨专业的协作。
        参考文献:
        [1]王同军.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J].铁道学报,2019(1):1-9.
        [2]周福军,于国新,曹峰.铁路工程地质BIM建模技术与应用初探[J].铁道建筑技术,2016(11):106-110.
        [3]徐博.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正向设计方法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8(4):35-40.
        [4]陈兵,张燕,张莹.BIM技术在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高速铁路技术,2015,6(1):77-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