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要点分析 张清华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张清华
[导读] 摘要:继续促进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相比,增加成本的障碍更大。
        南通市通州区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300
        摘要:继续促进中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相比,增加成本的障碍更大。文章基于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成本增量的原因分析,并逐一对应提出控制要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要点
        现有的建筑业存在能耗高,劳动强度大,建筑垃圾多,建筑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装配式以工业化预制生产和机械化为主的装配式安装方式等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特定的解决方案。国外也有几十年的成功实践经验,这是中国建筑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最近,中国已采取主动行动,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各个省份和城市正在采取对策,通过容积率奖励以及拿地装配式指标要求等方式落实装配式产业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整个建筑业之间的整个链条发展迅速。
        1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现状
        在国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相对较快,因此经验非常成熟。特别是在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他们拥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年代建造了装配式建筑,但在80年代突然消失。虽在发达城市仍然有在应用,但技术在下降,人员,技术,管理和工程经验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比例约为欧美约90%,日本约90%。美国通过使用结构的“模块化”来降低他们的装配式建筑物的成本。模块化标准化了成分的质量并丰富了产品。由于模块化组件是通用的,因此仅需更换或添加一个模块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1]。所以工业化程度高,建筑速度快。大量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日本使用大型公司来包办PC构件,将建筑物设计,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整合在一起,从而降低了整个建筑的成本。这些经验对我们的国家有帮助。
        2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全过程项目成本控制
        目前,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有许多控制相关标准和规范都不完善,企业缺乏内部规范,除发达城市外,其他地区的预制构件制造商很少,它们的分布也不均,运输距离也过大。成本昂贵。当前,中国的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和现场施工企业基本上是独立的法人,因此建筑成本非常高。与国外相比,可以控制整个过程并动态控制每个环节的成本来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根据全过程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的生命周期对多个控制环节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以及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五个环节。这5个环节都要具有控制的要点。只有了解每个环节的控制点和成本管理,才能实现节省成本的最终目标[2]。
        3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要点分析
        3.1设计阶段的成本增量原因及控制要点
        3.1.1设计阶段成本增量原因
        (1)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在后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装配式建筑对整体综合设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从丰富的结构设计经验中清楚地了解装配式的节点。了解生产工艺和现场施工工艺。因此,当前的装配式设计必须将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单位与构件深化设计单位密集的结合起来,协同设计。此时,额外的构建深化和传统设计的组合成本为20-40元/ m2。
        (2)同时,许多装配式设计师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如果是前期设计和构建深化设计无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再面对复杂的形状,则会增加安装问题,也会导致额外成本。
        3.1.2设计阶段成本增量的控制要点
        (1)针对目前从传统设计方式向装配式设计转变的过程,并设计合理的设计流程,强化参建的建筑、结构、构件深化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咨询人员、构件生产厂商在深化设计阶段的结合,。如果可能的话,以降低设计变更及推进设计进度带来的效益冲抵协调设计增加的增量成本。
        (2)在解决装配式设计经验不足的问题,不仅要避免逃避更复杂和特殊的结构部件,而且还要尽可能的少规格,降低生产、施工成本以外,可以引入 BIM技术来搭建协调设计的平台,促进复杂的组件设计,并将产品和设计变更的成本影响最小化。
        3.2生产阶段的成本增量原因及控制要点
        3.2.1生产阶段成本增量原因
        构件的生产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模具成本,维护成本和设备压力成本等等。其中,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占构件价格的50%至60%,在生产阶段,特定项目的标准化不足。由于模具的恒定尺寸,不可能达到标准和大量生产,并且单面装置的成本增加,导致较高的单方设备、模具摊销成本。同时,工业化成熟度不足,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熟练工人数量和资格水平不足,导致大量劳动力的消耗,导致没有起到装配式建筑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人员消耗的作用。由于员工的流动性增加,因此增加了单方面的劳动力成本。


        3.2.2生产阶段成本增量控制要点
        针对预制构件涉及摊销部分如厂房、设备等导致摊销费用偏高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选用具备规模化的构件厂商,促进构件厂商向规模化发展进而降低相应摊销费用,并使用适当的规模公司选择,以降低劣化成本,以促进和支持规模制造商的发展。重要的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制造方式的外墙单价差异在800至1100元/ m3之间。选择规模化生产商以促进构件厂商走向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对于减少生产阶段的成本节省并促进整体供应链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决商业生产中缺乏经验的员工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工业工人的培训和激励管理,并逐步将工人转移到装配式建筑行业。增加工业工人的供应量。对于工人效率低下,技术链被切断,高劳动力消耗和公司议价能力而导致成本更高等问题[3]。
        3.3运输阶段的成本增量原因及控制要点
        3.3.1运输阶段成本增量原因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现浇结构不同,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配件工厂预制,而预制工厂通常距离施工现场10公里左右,运输成本约为2-3元/ km / m3,如果按照80 km考虑,组件的运输成本为160-240 / m3。而预制的墙壁,柱子,阳台,楼梯等配件重量高,体积大,不规则。传统的运输车辆具有有限的运输条件,这会导致额外的保护费用。如果部件由于保护不足而损坏,相关的成本仍将增加。所以运输的成本也很高。
        3.3.2运输阶段成本增量控制要点
        关于运输距离的问题,应该注意,距离是确定部件运输成本的决定因素。因此,为组件选择供应商需要慎重选择远离项目的供应商。所有正常的运输成本以及零件成本都不高。 根据一般运输费占构件费用比例不超过8%来反算,根据单价3800元/ m3,就有每千米2〜3元/ m3的运费单价。这样就可以反算出距离不能超过100-150 km。随着距离的增加,成本控制变得更加严格。如果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运输融资的成本很高,则需要考虑模块的组成部分,以便在当前市场阶段对大型运输车辆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增加相关的单车运量。降低摊销成本。对于特殊用途的部件,除设计要避免外,还可以逐渐推行专用车辆运输,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另外,可以降低运输损坏率来降低运输成本。
        3.4安装阶段的成本增量原因及控制要点
        3.4.1  安装阶段成本增量原因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阶段和现浇结构的施工方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依靠吊装设备和吊装工人进行安装。首先,由于原始组件很大,因此安装了高规格的设备。在安装阶段设备成本增加了一些。另一个问题现阶段相关装配式现场施工安装人员往往来源于传统现浇结构施工工人,在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上岗,吊装业务效率低。增加了额外的工期成本以及摊销人工机械成本。
        3.4.2  安装阶段成本增量控制要点
        针对组件的尺寸较大增加导致需要安装高规格器件的问题,设计的第一项可以避免因特殊尺寸零件和大型零件而增加成本的问题。可以建立业务培训系统需要对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因为人员正在运行的协调技能较低,并且会对成本产生影响。我们将逐步增加熟练工人的供应。此外,现代建筑技术必须以概念论者为基础,对现代工业管理进行现场建筑管理,以提高效率。
        3.5竣工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
        该项目最后阶段所包括的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主要是竣工结算。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性,完成时必须考虑两个方面。首先是要确保施工资料的准确性,对工期,原材料和施工工期进行审核,以准确地控制成本并减少疏忽和施工期记录不及时等造成的扯皮、浪费等问题。二是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结算。特别是如果预制组件的价格发生了变化,则需要调整价格变化的条件,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国家发展装配式的政策引导,给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完成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力的外因。本文提供了以下几点来完成当前的组装成本,从增加在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的每个阶段的产生原因出发。对应提出控制要点,以期能破除装配式目前发展受到成本较高这一现状的阻碍。降低了成本,因此可以再生预制建筑物的内部因素。内部和外部相结合促进了装配式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林.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36+57.
        [2]左文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9,45(05):219-220.
        [3]刘异.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20):217-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