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技术的浅析 陆璟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陆璟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青岛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混凝土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国的工程建筑中,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部分重点工程施工中,使用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受到早期水化的作用影响,产生大量热,增加了自身温度,极易造成混凝土开裂情况。因此,应用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必须要加强技术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技术手段。经过工程不断地实践,验证了应用跳仓法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技术;浅析
        引言
        跳仓法适用于结构工期受限的大面积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室、最短边长160m以上的超大面积结构工程、机场航站楼、市政单层30000m2以上现浇混凝土梁板车辆检修库、具有大面积地下车库的群体住宅楼等工程项目。跳仓法施工中,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限制混凝土膨胀率等来取消传统后浇带。跳仓法施工技术可增强超长结构混凝土抗裂性能,减少后浇带留设与封闭的各种隐患,解决利用首层结构楼板作堆场、施工便道时受后浇带承载限制的问题,可尽早进行二结构施工。
        1跳仓法原理及施工设计措施
        跳仓法原理是采取“放”与“抗”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前期应力进行释放,而后期阶段采取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抗性拉能力进行抗制,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放”主要是基于现有混凝土结构中胶凝材料水化热速率较快,1~3d达到峰值,以后迅速下降,经过7~14d接近环境温度的特点,通过对现场施工进度、流水、场地的合理安排,先将划分为若干仓,分仓间隔施工,相邻仓混凝土需要间隔7d后才能施工相连,通过跳仓间隔释“放”混凝土前期大部分温度变形与干燥收缩变形引起的约束应力。“放”的措施包括混凝土初凝后多次压光抹面,以消除混凝土塑性阶段由大数量级的塑性收缩而产生的原始缺陷,浇筑后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使混凝土缓慢降温、缓慢干燥,从而利用混凝土的松驰性能,减少叠加应力。“抗”主要结合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特征,在胶凝材料限量的基础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整个过程“先放后抗”,最后“以抗为主”。跳仓法施工的施工方案设计包括:(1)跳仓流水段的合理划分,分段施工缝应设置在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结构部位,施工管理措施应结合材料与结构特征,严控混凝土的前期裂缝;(2)水泥须选择低收缩性的,并对混凝土配合比和水泥用量进行优化控制,严控混凝土温度应力,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3)温控监测点的布置及检测频率应合理,及时掌握混凝土水化热反应产生的温差值;(4)认真落实混凝土的保温和保湿养护措施,必须确保缓慢降温,使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得到有效发挥,将约束应力降到最低。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跳仓法施工技术的优化
        2.1跳仓法的施工流程
        在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中,跳仓法施工技术的应用,按照以下流程执行:①混凝土垫层的制作。②完成垫层的制作后,按照跳仓法施工作业的需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和技术准备等。③按照跳仓施工作业顺序,开展相应的施工作业。④在混凝土入模前,要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其能够达到工程作业的要求。⑤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后,进行首次仓位混凝土浇筑作业。⑥完成浇筑作业后,进行收光作业。⑦对混凝土工程,要做好覆盖养护处理。⑧为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要做好温度的实时监控。⑨按照首次作业的流程,开展第二次仓位的浇筑作业。完成后,进行后边各个仓位的混凝土浇筑作业。
        2.2混凝土养护时间控制
        基础底板施工最好是在冬季施工,这是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化热。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后水分快速流失、表明温度急速下降,可以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覆盖麻袋或塑料薄膜,定时进行喷水保湿、覆盖保温养护。

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下降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混凝土温度下降率控制在2~3 ℃/d较为合理,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养护时间不低于14 d,这样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结构温差、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避免产生裂缝质量问题。
        2.3分仓缝处理
        施工过程中结合施工缝标准设置分仓缝。施工缝隙沿着构件厚度方向中间部位预埋止水钢板,在止水钢板垂直处焊接、绑扎Φ12钢筋,规格为200 mm×200 mm,形成钢丝网,和底板上下层受力钢筋焊接,预留出分仓缝。在分层缝底部增设一道防水附加层(宽度为500 mm),止水钢板凹陷部位朝向迎水面。清理干净施工缝的垃圾、杂质后再封仓,做好湿润清理工作。如果施工缝周围出现了不密实情况,要将钢丝网以及相连混凝土一起去除,确保最终的密实度,并湿润清洗,这样可以提高接缝位置的整体质量。
        2.4粉煤灰混凝土
        基础梁板及地下室外墙,宜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并在设计图纸中明确采用60d或9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建筑物底部构件承受全部荷载都在60d以后,利用后期强度符合受力特点。采用后期强度,就是利用大掺量粉煤灰替代水泥(CCTV新台址筏基底板已达到水泥用量的50%~60%),控制水泥用量。由于粉煤灰早期水化活性较低,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从而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峰和温升速率,有效地减少裂缝。而且掺入粉煤灰能改善混凝土的黏塑性,泵送混凝土,粒径为0.3mm以下的细骨料应占20%,也最好采用粉煤灰补充。我国80年代就出版了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其中规定基础构件可用60d强度。历经30多年的工程实践,技术日趋完善,现行国家规范《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0146—2014)第5.1.2条建议粉煤灰混凝土“宜采用较长的设计龄期。地上、地面工程宜为28d或60d,地下工程宜为60d或90d,大坝混凝土宜为90d或180d”。《北京地区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1-501—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也均有掺加粉煤灰后基础混凝土采用60,90d的明确条款。国外用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也已很普遍,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就提出将“粉煤灰作为混凝土的第四组分”的概念。粉煤灰本身是火力发电厂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因此这样做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造价的同时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而且粉煤灰混凝土还有明显的特点,就是前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减少由此而产生的开裂;后期尤其是28d后强度会不断增加,使混凝土越来越密实。因此,粉煤灰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高于普通的混凝土,是绿色环保的高性能混凝土。
        2.5养护
        完成浇筑作业后,在底板混凝土上,要覆盖一层土工布,再铺1层塑料薄膜,保证其和土工布能够严密搭接,采取喷雾养护的方式,进行10d及以上的养护。对于墙体部分,使用喷淋管,进行淋水保湿,将拆模的时间,维持在10d左右,借助模板的作用,做好湿度的维持,进而减少混凝土外露的时间。在养护作业时,成立养护工作小组,派遣养护督导员做好监督,保证各项养护工作能够全面落实。
        结语
        在现代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及各类超长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跳仓法施工技术相比以前传统后浇带施工工艺存在明显优势,不仅可以解决建筑结构后浇带部位渗水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减少施工方在处理温度后浇带时所投入的“人、机、材”等资源。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要按照跳仓法施工工艺的要求,严格进行隔仓浇筑,同时做好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细节点的控制,将跳仓法中的“抗”“放”理论核心抓住,不能简单地认为跳仓法只是将超长的底板分割成边长不大于40m的方块。
        参考文献
        [1]李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辜新敏,朱宝新.超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质量监理控制初探[J].建设监理,2005(3):76-77.
        [3]徐林兴.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跳仓法施工[J].科学与财富,2015(17):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