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分析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作者:林涛
[导读] 探究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阴道镜联合利普刀的应用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阴道镜联合利普刀的应用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共计抽取2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
8年1月至2019年9月入我院诊治,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分组对比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阴道镜联合利普刀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升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阴道镜;利普刀;宫颈病变

         宫颈病变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该病变类型比较多,常见的主要有宫颈炎以及宫颈糜烂等,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措施为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实施均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1]。但是长时间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且治疗后较容易出现复发情况,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广,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有显著提升[2]。基于此,抽取2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入我院诊治,探究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阴道镜联合利普刀的应用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2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入我院诊治,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0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6.9±1.2)岁;怀孕次数0-6次,平均怀孕次数(3.1±1.2)次;分娩次数0-3次,平均分娩次数(1.3±0.5)次;患病时间2-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1±1.2)个月;研究组10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6.6±1.3)岁;怀孕次数0-6次,平均怀孕次数(3.3±1.1)次;分娩次数0-3次,平均分娩次数(1.1±0.4)次;患病时间2-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2±1.4)个月;20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宫颈病变的诊断要求[3];患者均无任何手术或者麻醉禁忌症;患者年龄均超过18岁,少于60岁;患者均无心脏、肝脏、肾脏等系统功能缺失或者异常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以及参与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均在意识不清情况;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其他因素导致患者未能顺利配合完成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为宫颈锥切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确保患者宫颈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合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实施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手术前在阴道镜作用下详细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对其进行碘染色以及醋酸实验,明确手术部位,使用50-45kw功率的利普刀进行环切处理,环切过程中的方向为宫颈九点钟位置,环切方向为顺时针旋转360度,确保病变组织完全切除,切除中切除范围需要超过病灶组织边缘的0.4厘米,切除深度控制在0.5-1厘米,确保病灶的彻底切除,手术切除后需要使用球状电极对切口位置进行止血,手术完成后需要选择相适合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患者治疗中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组计算各项评分均值后对比;详细统计患者治疗后切口感染、手术中大出血以及手术后宫颈狭窄的发生情况,分组对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分组对比20例患者手术指标
         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后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例患者手术指标分组对比(±S)
 
         2.2分组对比2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例患者就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组对比[n(%)]
 
         3 讨论
         宫颈病变属于妇科疾病,临床中的病症类型比较多,患者多为已婚妇女,患者患病后的临床症状类型比较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中的治疗方式比较多,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如何选择相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5]。传统治疗中常用的方式为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所造成的手术切口比较大,手术后恢复速度比较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虽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后恢复难度比较大[6]。随着临床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际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阴道镜联合利普刀在其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在逐渐普遍,阴道镜的使用能够将患者患处扩大6-40倍,能够明显观察到患者病变位置的详细情况,明确病变组织位置、病变大小以及病变类型,临床治疗中主要使用碘以及醋酸等方式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观察,对于手术灵敏性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可知,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阴道镜联合利普刀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升治疗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边庆华, 周月娟.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 23(36):159-160.
[2] 黄小芳.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合并宫颈病变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2):92-93.
[3] 何其凤.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397-399.
[4] 高秋. 阴道镜联合利普刀应用于宫颈病变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0):146-147.
[5] 吴国珍. 阴道镜和利普刀用于宫颈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8, 16(10):131-132.
[6] 刘蔚霞. 宫颈癌筛查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阳性后联合阴道镜检查的可行性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 31(6):500-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