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开颅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是我院收治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其中150例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方法,视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视为观察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患者获益及预后角度出发,给予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有高血压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1]。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血压增高是其根本原因,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幸存者也会存有肢体功能障碍问题,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方式以卧床、用药指导等为主,见效慢,病情易反复发作,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而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患者痛苦,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就神经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是我院收治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9年12月。观察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范围(22-78)岁,平均年龄为(52.14±3.89)岁,其中丘脑出血16例,基底节区出血18例;皮质出血16例;对照组(150例):男性84例,女性66例,患者年龄范围(21-78)岁,平均年龄为(52.74±3.27)岁,其中丘脑出血44例,基底节区出血59例,皮质出血47例。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②出血部分位于幕上,且出血量超过30ml;③患者病情资料详尽;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发生在幕下的出血;②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其他恶性肿瘤者;③脑疝或脑死亡;④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以及镇静治疗等,密切关注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正常。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术前行常规检查,给予患者全麻药物,根据术前检测结果于患者头皮上做皮瓣标记,选取皮瓣标记时,切记绕过脑部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区,沿皮瓣纹路仔细拨开头皮,取出骨瓣,暴露硬脑膜,密切观察皮质与血肿区之间存在的状况,对血肿物质仔细进行清除,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留置引流管,检查无异常表现后关闭颅腔[4]。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全麻处理,根据检查结果,画出血肿的体表投影范围,绕过皮质重要功能区做约5.0cm的切口,暴露颅骨,后行颅骨2.0-3.0cm的小骨窗,小心切开硬膜,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手术套管进行穿刺,借助神经内镜,达到血肿深部进行探查,并进行吸除和止血,血肿墙壁覆盖止血纱布,检测无误后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缝合皮肤[5]。
1.3观察指标
(1)密切关注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变化,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用我院自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测定,量表评分为18-12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包括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癫痫,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相比较(,)
.png)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表明,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并发发生率[n(%)]
.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抗凝和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群体的生存质量,需要加强警惕[6]。由于保守治疗效果有限,需要选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然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固然能够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等缺陷,对患者预后康复十分不利,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无疑加大了病死率,故而治疗效果有限,需要对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从康复角度出发,给予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方法,有助于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且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鹏[1], 雷坤[1]. 神经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19-19.
[2]肖涛, 万娟, 蒋文武.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6(9):456-460页 共5页.
[3]吴维蒲, 高翔. 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对照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22(19):2665-2666页 共2页.
[4]侯红武, 高大宽, 周跃飞, 等. 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对比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3):86-87.
[5]丁伟龙, 王向宇, 王晓东. 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23(7):463-467.
[6]韦拳堂, 钟志伟.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与疗效评估[J]. 吉林医学, 2017, 38(6):112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