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夜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作者:王天璐
[导读] 探究針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夜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究針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夜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夜间睡眠障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改善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合理用药,康复锻炼等。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及夜间睡眠障碍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夜间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夜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夜间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t night after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200 stroke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t nigh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care, improved environment, developed good sleep habits, rational medica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so on. The sleep quality (PSQI score) and the effect of night sleep disord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SQI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ight sleep disorder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t night.
Key words: stroke; sleep disorder at night; nursing intervention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脑卒中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睡眠质量改变,出现夜间睡眠障碍,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等伴有疾病的症状加重,还可导致脑卒中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改变,从而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1]。夜间睡眠障碍可能诱发脑梗死或出血的再发,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病死率。随着社会进步,夜间睡眠障碍的治疗和护理得到进一步完善[2]。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我们选取200例脑卒中后夜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相关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夜间睡眠障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6.00±7.00)岁,其中脑梗死74例,脑出血26例,焦虑抑郁27例。观察组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7.00±8.00)岁,其中脑梗死77例,脑出血23例,焦虑抑郁28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在发病后3 d内经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首次卒中;单侧病灶;无智力及语言障碍,能独立完成各种量表和问卷;卒中前无夜间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史;心肝、肾功能正常。
         1.3 排除标准 1)排除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无酒、药物依赖史。2)排除神经功能疾病者或神经疾病家族史。3)排除躯体疾病、药物使用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等因素引发的夜间睡眠障碍。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是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通过心理护理,宣教相关疾病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夜里能安静入睡。2)解除不良因素:避开患者血压升高及脑卒中复发的诱因,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小便通畅。3)睡眠卫生指导:调整睡眠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4)改善睡眠环境:注意病房的通风透气,保持病区安静,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5)合理使用安眠药物:遵循短期、间断、小量开始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6)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在康复训练中体会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7)调整饮食:合理的膳食结构,科学的3餐分配比例对脑卒中患者的失眠有积极意义。8)调动家属积极性,让家属积极参与支持,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9)指导患者肌肉松弛法,在最短时间内和最少的迟缓部位反复练习骨骼肌的紧张性和松弛,使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4]。
         1.5 观察指标 1)通过PSQI量表来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方面包括睡眠质量、时间、效率、障碍、药物、入睡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每项0~3分,0分为好,1分为较好,2分为较差,3分为很差。PSQI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2)夜间睡眠障碍治疗效果:夜间睡眠时间>6 h、4~6 h及<4 h分别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夜间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夜间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导致夜间睡眠障碍的因素如下:1)脑卒中及伴随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痛风等其他疾病可引起睡眠紊乱,诸如便秘,尿潴留、尿失禁,疼痛等均可导致睡眠质量较差。2)与心理因素改变有关:焦虑、抑郁,担心疾病预后,经济负担重,害怕连累家人,过分依赖安眠药物等。3)与环境及生活方式改变有关:陌生环境、床铺不舒适、温湿度不适宜,持续输液管道及身上带有导管限制体位等。4)与噪声有关:如病房呼叫铃的响声,监护仪的报警声,同室患者的鼾声,医护交谈声,开关门的声音等。5)与夜班护士1~2 h的巡视有关:PDA巡视患者要扫描患者手腕带上的二维码,干扰了患者的睡眠,尤其是浅睡眠状态的患者。
         脑卒中患者伴夜间夜间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疾病、环境、心理、社会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脑卒中后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定时被动翻身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环境改善,心理教育,合理用药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减少夜间睡眠障碍的主要手段[5]。同时调动家属积极性,积极参与护理干预。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夜间睡眠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6],同时提高了整理护理服务质量及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乃梅.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79,1182.
         [2]聂卿.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现状[J].天津护理,2013,21(1):91-93.
         [3]赵玉洁,赵玉英.脑卒中失眠患者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9,24(5):38-40.
         [4]刘春梓,张黎明.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37-940.
         [5]刘银春,膝向东,吴德云,等.改善夜间睡眠障碍有助于降血压[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681-684.
         [6]程力群,吴丹岭,俞佳,等.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22):2765-2766.
窗体底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