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4期   作者:尹名荻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配电网自动化下的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自动化发展。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邑县供电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  251500)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配电网自动化下的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高效、安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自动化发展。鉴于此,文章对配电网自动化运行问题和提升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电力系统;配电系统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配网的安全运行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要想让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更广,就需要积极利用科学技术,让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分配和管理,并利用好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规划和设计配网自动化,保证其在发生故障之后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配网自动化的概述
        配电网络自动化是我国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它主要是指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地理信息、电网参数、离线信息、电网用户信息、动态信息等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全新的、完善的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有效监测配网自动化运行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保障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将其控制在管理的范围内。配网自动化有利于实时监测配电网络实际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和故障,并及时、迅速的分析故障区域的实际情况,将问题有效隔离,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及时修复故障,保证故障区域的用户能够正常用电,最大程度缩短停电维修的时间,有效控制故障发生的面积。如果配网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那么电力系统可以实时监督和控制配网的运行动态,实现配网运行方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提升电网供电的质量,控制电压水平,提高电网经济收入的目标。
        2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存在的问题
        2.1自动化设计存在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配网自动化设计工作常常因多方面原因,存在运行实际与设计初衷相违背的情况发生。这一方面是因为设计人员相关运行经验和设计思路与运行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存在电力公司在进行电力配网自动化设计之初过分追求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而忽视了自动化系统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的基本需求,还有的因其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后期增容扩容困难,无法满足电力发展要求,也导致其后期运行效率低下,存在诸多运行问题不能及时排除。
        2.2配网技术落后
        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电网络建设,地区差异较大,配电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自动化程度仍然比较落后,一方面,配网资金分配不均,用于电路铺设的资金远远大于配网自动化设备建设的资金,导致配电网络在自动化建设程度上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比较缺乏深入的实践性,配网技术的更新不及时,很多地区仍然沿用老旧的配网输电手段,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较少,且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新手段。
        2.3网架设备与运行可靠性问题
        在电力系统配网运行中,如果出现各种类型故障,构建的配网自动化系统就会实时分析故障、开展故障诊断与锁定作业,并且通过对子系统开关的控制将故障影响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内,降低故障问题引发的经济损失与消极影响。但是在进行运行故障的监测与控制时,并不包含自身配网自动化系统,就无法大大提高系统配网运行可靠性、稳定性。例如:配网自动化系统出现各类运行故障问题时,无法发挥其故障监测、诊断与控制的管理职能,并且受到设备运行稳定性不足因素的干扰影响,提高了配网系统的线损率、降低了配网电压合格率。


        3配电网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提升策略
        3.1重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为了更好的发挥电力配网自动化运行效率,供电企业需要充分了解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动化建设和改造升级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保证自动化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延续性。这就需要供电企业能够科学分析电网现在的运行状况,结合先进的管理模式,设计和优化配网自动化改造升级方案,以提升用电客户的用电质量、提高电力服务水平、改进管理模式为目标,通过配网全程自动化控制与实时管理相结合,将电能计量装置优化与自动化技术提升为目标,不断优化电力系统不同环节的自动衔接点,才能全面推动配网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3.2配电系统的集成管理
        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型集成处理系统,我国传统的配网系统,是将各个系统模块以分散的形式进行设计,系统模块之间存在很多相似或重复的功能,但无法实现数据的深度交互和共享,影响了模块间的有效连接,降低了配网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而配网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共享与数据交互的问题,打破模块间的壁垒,形成一个完整的配网网络系统,提高配网工作效率,促进电力系统的高速稳定运转。
        3.3从实际着手,针对性选择技术实现模式
        在当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的实现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技术分布智能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指在系统配网运行过程中,开关短路器监测、识别到各类运行故障问题时,并不需要将所监测、具体的故障信息向主控中心加以传输、制定后续故障诊断与维护计划,而是依赖于所配置的网络重构以及自动断离功能,直接完成对故障问题的诊断及解决工作。技术分布智能实现模式具有建设成本低、故障诊断与解决效率快的应用优势,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部分移动通信信号干扰性强的区域中应用这一技术。第二种技术集中智能实现模式。在电力系统配网运行过程中,开关断路器检测、识别到运行故障问题时,将具体的故障信息向主控中心传输,随后开展故障定位、诊断与维修工作。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较广,但故障诊断效率与稳定性存在一定不足。
        3.4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可以在电力系统配网的主动化建设中有效的应用管理修复系统和硬件支持系统,进而有效解决电力系统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目标。首先,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电力硬件支持系统,这样有利于收集和分析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和信息,检查电力系统数据采集中是否存在着一些问题或者故障。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利用系统有效的监督和修复配电网中的信息,保证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出现的故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硬件系统有利于实现电力系统配电网稳定、长远和自动化发展。
        3.5优化配网自动化检测技术
        完善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为配网自动化运行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这方面,需要供电单位不断完善自动检测技术,优化自动化运行监视体系,保证在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不同运行数据、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准确的采集和传递,为运行人员决策提供参考。如,变压器在长时期运行或者超负荷运行时,会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易导致变压器出现老化。而完善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运行设备状态、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及时发现相应的预警信息,为配网自动化运行控制和故障防范提供可靠的依据。
        结语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各项新型技术的支持下,近年来整个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可实现对整个供电过程的动态监管与控制,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下,保证在第一时间定位故障点并将其解决,以最小的代价来恢复正常供电,使得系统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司冬梅.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要点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20):174.
        [2]刘汉源.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农村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5):77.
        [3]杨云,杨国强.基于配网调度的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5):76-78+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