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ICU 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8期   作者:阎匀
[导读]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加强护理干预支持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整,加强护理干预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分析住入ICU重症监护室,并做好急救准备。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情绪的改善。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上分别为(31.2±4.3)分和(33.5±1.3)分,对照组为(38.1±3.8)分和(39.6±1.5)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生活治疗评分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则为(90.4±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8±2.7)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去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以提升生活质量,稳固治疗为护理目的,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ICU患者;心理状态;护理管理;干预措施
        ICU患者的治疗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作为危重疾病患者的生命抢救科室,其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的干扰大,生活质量较差【1】。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更为严重,并有可能影响到治疗结局。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分析住入ICU重症监护室,并做好急救准备。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主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分析住入ICU重症监护室,并做好急救准备。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8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2.9)岁。从疾病情况上看,包括重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等等。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和支持;观察组则为人性化护理干预,即在护理过程中注意监护室的环境,对情绪激动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强化基础护理缓解。与此同时,在人性化管理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呵护,如护理动作轻柔,能够加强对其康复治疗的指导,能从患者角度调整护理行为,安抚家属情绪等。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一方面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缓解、控制,能够改善情绪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等。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ICU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统计的过程中,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首先要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在本次实验中,针对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采用计量统计,在感染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上分别为(31.2±4.3)分和(33.5±1.3)分,对照组为(38.1±3.8)分和(39.6±1.5)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生活治疗评分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则为(90.4±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8±2.7)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策略更佳。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对比分析(x±s)


3 讨论
        对于ICU患者,其均为病情危重的人群,治疗具有难度性,生命安全危险并没有完全脱离。由此,我们必须对其加强护理支持,做好的心理的疏通与指导,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情绪管理上,患者多在治疗前期为昏迷状态或者缺乏自主意识,在病情稳定后则产生焦虑心理,在更多仪器的应用下,身体不适,操作种类多,故而导致了神经系统的紊乱【2】。其次,ICU患者的家属陪伴有约束,患者也会产生孤独感。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细心地为患者解答问题,帮助他们适应治疗的环境,并建立治疗信心。与此同时,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不要消极对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知识进行讲解具有必要性【3】。在人性化护理开展中,要能够从患者治疗的角度考虑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甚至是经济方面压力等,积极的与患者建立良性沟通,确保护理治疗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去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以提升生活质量,稳固治疗为护理目的,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雪梅. Roy适应模式管理对重症监护护理中实施心理疏导护理效果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4):60-61.
[2]代真利.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探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7):180-181.
[3]王威,王玲. 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与干预策略探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