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斯特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工程发展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正是因为行业的不断进步,为社会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现代化的优质建筑产品,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与之对应的,工程建设领域也存在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基于此,以下对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管理;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的公用工程施工规模正在不断扩张,在公用工程的施工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到了建筑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对后续人们居住安全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公用工程施工单位经过常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和分析,对构成书当中的常见通病问题进行要充分的了解,并且经过深入性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提出了各种通病的有效预防措施,以此来最大限度上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保证了公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公用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不断向前发展,一大批先进的建设施工技术和器械设备应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公用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逐渐向着大型化结构复杂化转变。由于公用工程项目体量庞大,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就成为保障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强化质量控制,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最终的建设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公用工程项目来说,建设后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注重做好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十分有必要。从现阶段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开展标准化施工。但是,也有不少的建设单位,在整个项目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回报,忽视了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给整个项目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2公用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
2.1仍然采用传统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
不可否认,我国的市政工程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技术进步也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模式走入了建筑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依然有不少施工单位在沿用旧的分包工程管理模式,该模式在传统经济理念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它已经难以对工作范围做明确的界定,最终会导致各单位各谋其利、不愿承担责任。一旦出现施工问题,极易发生单位互相推诿的问题,这不仅是施工流程上的纰漏,也会对工程进度有所延误、对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2施工环境造成的影响
公用工程施工的环境会对现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造成影响。施工现场的天气情况与地质水文条件就是影响公用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很多施工单位在前期考察时准备不充分,虽然已经熟悉了该地区的地质条件,但是没有对自然环境与温度湿度综合把握,导致后期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除了公用工程施工时的自然环境以外,还有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公用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如果施工时没有做好噪音控制,将会引起周围居民的不满,很有可能拖延施工进度。
2.3在技术质量方面存在问题
技术是保证公用工程质量达标甚至超出行业一般水平的重要支撑,但当前不少施工单位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社会在信息化带动下,衍生了许多新的生产工艺和理念,诞生了节能型材料和高效能设备,如果单位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充分的使用,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其次,随着市政工程的进步,高层建筑、现代化建筑产品不断涌现,工程含金量与日俱增,体现了越来越突出的专业化特征。
不同的建筑也往往涉及不同专业的知识,而国内建筑业员工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忽视了对细分领域专业人才的聘请,制约了精品工程的打造,也容易在施工环节交叉作业的处理过程中出现疏漏和失误,这些不仅不利于企业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甚至会给其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此外,现代化公用工程的建设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创造性,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施工难度,如果忽视了先进技术的引进,机械建造一成不变的工程产品,企业很可能陷入被动局面、并且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分析
3.1加强全员教育工作
施工单位为保证公用工程质量,需要重视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队伍招聘时,做好选择整体性的队伍,避免因为人员拼凑而导致施工默契程度降低。其次,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施工安全宣传教育,让全体工程参与人员,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端正自身施工意识,规范施工行为。同时,施工单位需要积极组织培训活动,将先进的施工理念、专业的技术手段以及高科技设备的操作方法,合理地渗透给施工人员,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3.2做好人员的组织分配
在公用工程的开展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是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人员和组织人员,在每一个不同的施工环节当中,必须要通过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体制,对各个阶段的工作人员责任加以明确的划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权利来加以明确,不断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责任心。可以邀请工程施工领域的专家为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强化,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当中可以依照正确的施工标准来加以开展,防止出现不良的人为性事物问题,对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形成不良的影响。公用工程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需要不断亲临工程施工现场,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来加以落实,对工程施工当中存在的各种通病问题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保证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不断提高公用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管理工作效果。
3.3加大工艺技术控制力度
工艺技术控制能够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在建筑项目实际施工前,需要充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合同相关标准来建立相关工艺技术方案和相关管理要点,需要将建筑项目工艺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相结合,确保目标统一性,并从实质上防止因工艺技术缺陷而给建筑项目造成的隐患。(2)需要根据建筑实际建立建筑项目技术控制目标与工艺技术管理要点,在技术层面进行适当优化与调整,进而保证建筑建设效果,防止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出现通病问题。需要基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抓住工艺技术方面的核心部位,持续优化对施工者以及机械方面的质量控制,从而保障工艺技术方面具备专业化和标准化,不断提高建筑项目建设质量管控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不同,建筑施工质量关系到民生安全。建筑物有着明显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有严格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施工企业需要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潜在因素,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平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67.
[2]傅文亚.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探讨[J].居业,2019(09):152+154.
[3]岳建国.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初探[J].居舍,2017(21):130.
[4]李建华.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14):174-175.
[5]朱琳.浅议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C]..《同行》2015年9月(上).:安徽同行杂志社,2015:196.